《穿越真實的邊界》偶戲 想像力打造幻獸世界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穿越真實的邊界》奇幻偶戲17、18日首演,這齣臺德跨國作品運用多重元素打造怪奇物語,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歷經3年完成,有別一般戲偶樣貌與材質,從《山海經》、《妖怪臺灣誌》、《想像的動物》東西神怪經典汲取靈感,利用寶特瓶、氣泡布、傘骨、回收品來形塑,多媒材戲偶隱喻人生困境,訴說當代議題,演出結合即時投影、炫彩燈效,帶領觀眾走一趟介於真實與夢境交織的時空之旅。

《穿越真實的邊界》演出前,觀眾可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前廳設置的AR互動裝置,透過掃描QR Code,先認識新形態偶戲劇中,即將登場的珍奇異獸戲偶。

《穿越真實的邊界》,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鄭嘉音、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的藝術總監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共同導演,從《山海經》、《妖怪臺灣誌》、《想像的動物》等東西方經典神怪著作汲取靈感,進行一連串的思想與創意交流,雙方運用戲偶與表演者、傳統與現代技術並行的方式,展開劇場實驗。

鄭嘉音說,這齣偶戲試圖傳遞現代人生活可能面對到的各種課題,舉凡溝通障礙、網路資訊爆炸、對現狀的無力感、身材樣貌的矛盾或生育困難等,將這些不可言說的憂愁與恐懼,藉由人工、自然材質及廢材,化成一隻隻無以名狀的幻獸。

法蘭克.索恩樂2019年曾經來臺灣參與創作排練,因疫情影響只能透過視訊工作,他表示,雖然有互相聽不懂的時候,但當我們用充滿視覺性的劇場語言溝通時,卻能夠彼此交會。索恩樂認為,西方偶戲開始尋找當代形式時,傳統的形式被拋下、遺忘,但這次與無獨有偶合作,發現能從當代偶戲看見對於傳統的承襲與包容,讓東方的偶戲形式擁有更豐富的樣貌。

《穿越真實的邊界》試圖用多元且趣味的形式描繪未知的恐懼,故事沒有標準答案,幻獸世界的入場券僅僅是你我的想像力。

臺德跨國作品《穿越真實的邊界》運用多重元素打造怪奇物語。(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穿越真實的邊界》利用寶特瓶、氣泡布、傘骨、回收品來形塑戲偶。(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穿越真實的邊界》演出結合即時投影、炫彩燈效。(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穿越真實的邊界》以多媒材戲偶隱喻人生困境,訴說當代議題。(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