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六燃廠 60米大煙囪醒目

六燃大煙囪廠房是現今全台少數僅存二戰時期軍事工業遺跡,廠區內高達六十公尺的大煙囪為最醒目地標,重現工業廠房六根巨型結構柱。 (記者曾芳蘭翻攝)
六燃大煙囪廠房是現今全台少數僅存二戰時期軍事工業遺跡,廠區內高達六十公尺的大煙囪為最醒目地標,重現工業廠房六根巨型結構柱。 (記者曾芳蘭翻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為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市府爭取文化部補助,投入五千一百七十萬元進行大煙囪廠房第一期修復工程。文化局表示,一期工程已完工,重現工業廠房六根巨型柱、長煙道,還發現幾處眷戶拆除的煤炭大漏斗;另也可見屋中屋、空中樓閣與紅磚矮牆等眷村生活型態。接下來將持續向中央爭取兩億經費進行第二期工程,規劃結合戰爭、科技、教育、眷村文化與生態的「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

一九四三年興建的六燃大煙囪廠房,是全台少數僅存二戰時期軍事工業遺跡,戰後則見證眷村克難生活變遷的集體記憶,廠區內高六十公尺的大煙囪為最醒目地標。

大煙囪廠房基地戰後作為眷戶使用,以簡陋的廢建材自行搭建建築及夾層,利用空間設置空中樓閣,在屋內牆壁上還可見樓梯痕跡,並在二樓設置多處紅磚矮牆,避免孩童摔落,也區分各戶生活空間,形成獨特的「屋中有屋,房中有樓」。此外,牆上還有獨特的壓花油漆,地板花磚也完整保留,重現五0、六0年代的生活痕跡。

文化局指出,此次工程不只針對原工業廠房進行結構補強;也針對眷戶後期與廠房共構搭建的屋中屋,進行牆面壁體的補強工程,並將木屋架及屋瓦卸除編號。在全面檢測後,以文化資產修復的精神,以最大舊料修復方式復原,並進行防水、防蟲腐工程等。

此外,珍稀動物霜毛蝠每年四至九月會至大煙囪內生殖育幼,因此大煙囪又稱為「霜毛蝠的月子中心」。為進行生態保育,市府與蝙蝠協會於廠房周邊掛設蝙蝠屋,近年發現霜毛蝠成功寄居,顯示保育工作良好。

文化局表示,「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展示六燃文獻史料、六燃紀錄片及設置霜毛蝠即時監視系統等,也辦理一系列六燃小學堂活動,讓民眾更認識六燃歷史場域與霜毛蝠,並親近、理解新竹六燃自日據時期、空軍工程聯隊進駐、形成眷村聚落的過程與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