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忘年之交 策展人紀嘉華為江賢二佈新局

簡秀枝》忘年之交 策展人紀嘉華為江賢二佈新局
簡秀枝》忘年之交 策展人紀嘉華為江賢二佈新局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如果說,「江賢二藝術園區」有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吸納一流人才,參與佈局。這是藝術家江賢二的作人圓融、作品境界獨特,以及嚴長壽交遊廣闊、眼界遼闊、組織動員能力強。

從傳記作家、學術策展人、服裝設計師、鋼琴演奏家、漫畫家,甚至國際知名電影導演,通通為江賢二與藝術園區,作出貢獻,讓「江賢二藝術園區」未完工先轟動。

其中,藝術家紀嘉華也是例子,放下畫筆,把心血轉注到江賢二身上,從擔任展覽策展人,媒合跨域跨界合作,讓江賢二成為雅俗共賞的藝術家,資深收藏家競逐他作品、年輕讀者閱讀他的出版品,年輕世代享受他的衍生性產品,全方位結緣。

大家印象深刻,2000年底,與噶瑪蘭酒廠 合作,以Kavalan Whisky 噶瑪蘭威士忌的典藏禮盒,包括精緻胡桃木盒珍藏四款 《藝術大師系列:江賢二》700ml原酒 典藏江賢二大師親簽限量經典代表作 〈臺灣山脈〉 或〈比西里岸之夢〉絹印版畫 每幅僅有99張,全球限量198組,立即完售,轟動一時。

當時形成口碑的宣傳訴求是:

我盡我的能力,我的一切,

一輩子創作到最後,

只求無憾於我的藝術。

江賢二對藝術創作的執著,

如噶瑪蘭威士忌的堅持,造就永恆經典。

2020年,同為創作者的人們共舉杯

浪漫,是對完美的永不放棄

這樣的藝術品文創化,豐富了社會大眾對藝術家的想像力,更滿足了藝術收藏群與品酒饕客。

這回,配合台東美術館的「江賢二藝術大展」,展覽未開幕,以藝術家作品的衍生產品,已悄然流入民間,藝術彩繪口罩、皮夾、筆記本、絲巾,以後還有高級藝術洋傘,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這些美侖美奐的藝術衍生物,都是出自紀嘉華( Jason CHI,1969-)的巧思,讓人目不遐給。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我是一位很會拒絕別人的人。」

本職是當代藝術家,紀嘉華不希望他的古道熱腸被誤解,急著細說來龍去脈。

「即便是江賢二老師於今年初,找我當策展人,我也在第一時間就婉拒,我用台語跟他說,老師,我只想畫圖而已,我幫你找別人啦」。當時我很認真地幫忙推薦其他人,給了他一串名單,他答應,說:我們都想一下,一個禮拜之後再決定。沒想到,才第三天,江賢二老師就來電話,我想就是你了!」

「我很清楚台東美術館這個計劃,會花掉我很多時間,不過跟江賢二老師將近25年的情誼,真的讓我很難拒絕他。」紀嘉華娓娓道出。

「通常我的判斷,都還算蠻準確的,這個展覽的雜事,比我原先預期的,還要多花好幾倍時間!」

幸好,「公益平台」團隊兵肥馬壯,效能強大,讓台東美術館的展覽,在策劃執行過程,相當順利,事半功倍的效果,讓紀嘉華鬆了一口氣。

「當然,我跟江賢二老師都是求好心切的人,會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我也覺得他最厲害的地方,是充分授權,常常跟團隊的人說,以Jason 的決定為主,讓他必須多做許多事!」抱怨歸抱怨,紀嘉華流露著被信任的驕傲。

「江賢二2022個展」在9月24日盛大開幕,備受矚目。紀嘉華解釋,「說盛大,不是開玩笑的,因為江賢二的好人緣以及眾多粉絲和藏家都會到來,預計台東美術館會爆滿,往返台東的飛機票,現在也買不到了!」

「目前不會想要透漏關於展覽的細節,因為希望大家都可以親自來台東見證,相信我,這個展覽可以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江賢二!」不愧是藝術創作的鬼才,更是行銷高手。

怎麼結緣!?紀嘉華回憶著往事,1998年,因為赴美深造、生活等,離家15年,剛回台灣的那一年,就結識了當時也回臺定居的江賢二,相似的歷程,以及他們對藝術創作的理解,展開了長達20餘年的友誼。

歸國數年後,紀嘉華曾帶領一群年輕學子,拜訪江賢二的工作室,當時有學生提問,「如何當一個好的藝術家?」這個大哉問,讓江賢二陷入思考,後來他回覆說,「在學習成為好藝術家之前,還是先學會當一個好的人吧!」當時言簡意賅,充滿對年輕人期待的口吻,給了大家深刻印象。

紀嘉華繼續說,他第一次見到江賢二,是在行天宮附近小小的工作室,狹窄、潮濕、陰暗,但他毫不在意。為了使室內維持著最勻稱的光線,他封起窗戶,遮擋日照變化,讓所有凝視與感知,都投注在作品裡,呈現出的神聖性,令人佩服!

而後,他把工作室,從台北市區,搬移到林口,一段時間,又搬到關渡,最後選擇了台東金樽,在年歲的轉折間,原本在幽暗中沈思的人,觀念大變,他在台東的畫室,打造一扇大窗,為了眺望海域、引進天光,成就了近期的繽紛創作。

紀嘉華解釋,同樣每天面對油畫布,江賢二把創作當作修行,他的作品,既簡單又明亮,不會矯情,或不刻意討好市場,透過他敏鋭豐富的筆觸,也透過他溫暖的個性,讓人如沐春風,感受到他既虔敬,又真誠的心。

紀嘉華補充,從台北到巴黎,江賢二展現了對藝術的熱愛、對創作理想的執著,他輾轉從台灣到法國,最後在美國落定,青年時期的孤獨與不確定感,並沒有鬆懈他對藝術創作的嚴苛判準,反而更加自律,日復一日潛心探索,果然在他80歲的今天,回頭看到累累成果。

2020年,策展人王嘉驥為江賢二組織了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大型回顧展,在學術的探索與創作者脈絡的梳理方面,已經做了完整而嚴謹的呈現。

紀嘉華強調,這回在臺東美術館的個展,著眼於江賢二移居台東後在創作上的轉向。因為Covid-19 的肆虐,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造成世界動盪,這兩年間,江賢二身居自然景觀環繞的台東,但他不劃地自限,還是憂國憂民,心中的創作仍然緊扣著時事發展,面對世界性的疫病與戰亂,江賢二試著以藝術方式,去提問與回應,創作的媒材與手法,也作了全方位的開展。每天清晨,他在園區工地裡巡視穿梭,發掘建築棄材的創作可能性,他是位思考型的藝術家,找張椅子,對著進行中的作品,抑或建築工程,凝視沈思。他詠誦大自然,讚嘆浪板上日照的曬痕、畫室裡顏料容器的瑰麗鏽斑,莊嚴神聖的藝術家容顏,在在令人動容。

「如果說,在過去生命裡,江賢二的畫布,承載著精煉與深思的痕跡;此時此刻,他撿選時間與環境留下磨痕。相異的質地,卻有相同虔誠,幽微深邃,盡在不言中。」紀嘉華以創作過來人的專業口吻,給予高度評價與滿滿祝福。

綜觀這次展覽,除了精選各時期、不同系列3、40件中小型作品外,主要展出數件以藝術園區興建過程中的建築棄材——黑板模、舊畫室拆除的浪板、水泥塊與鐵絲,所創作的大型複合媒材作品,不但化腐朽為神奇,磅礡氣勢,證明江賢二寶刀未老,展現了他跟時間賽跑的功力。

展覽主題,可以歸納為戰火與時事而作的「火與冰 Perish」系列、以疫情「Covid-19」𧗠生出的心情故事,還有回應不斷返回的主題《海》,他為海喝采,創作出《海的聲音》,《金樽/藍色幻想曲》是不變的忠誠。

紀嘉華解釋,無論江賢二心理狀態,如何流轉,從多愁善感的年少,放心不下家鄉景物的中青時期,現在無招之招,藝術無所不在的台東定居時期,江賢二作品型態在改變,但是他作品內涵的精髓不變,尤其晦澀與明亮、安靜與熱鬧,他始終保持真誠,隨時意識到向自己身為藝術創作者,拋擲出問題的責任。

9月24日的開幕現場,除了150件左右的作品外,展場中的錄像,播放與鋼琴家盧佳慧、服裝設計師周裕穎,以及和金車噶瑪蘭威士忌、台聚集團研發中心空間設計的合作紀錄,展現江賢二寬廣多元的創作成果,同時邀請了漫畫家韋蘺若明,透過五個主題:藝術啟蒙、古典音樂、台東自然的啟發、藝術家的一天、妻子范香蘭,以私人且親近的方式,呈現藝術家江賢二鮮明立體的身影。

紀嘉華若有所感地說,超過半個世紀,在藝術長河裡,轉瞬即逝,人的創作生命,直探不朽與永恆,50年前江賢二追尋對藝術的憧憬,期盼在巴黎遇見賈克梅第(Giocometti,1901-1966),在錯過後惆悵失落,自不在話下,而追現實尋真理,他沒有怠惰,經歷了輾轉與尋覓,海洋深處的晨曦中,最終在這座島嶼的隅角台東,江賢二找到了自己!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江賢二個展海報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