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影響力」與我的「慈濟經驗」

 《精實影響力》是一本新書,談非營利組織的創新,明怡基金會與遠見天下文化,舉辦了一場台灣少見,為非營利機構導入創新思惟的講座,座無虛席。 

會中,作者張安梅女士,用視訊做了一場言簡意賅的講話與QA,將書中的重點一一闡述如下:

經營非營利機構(Nonprofit Organization),比營利機構困難很多,因此創新是核心。原因是營利機構的經營,主要聚焦的是股東權益與客戶滿意度,過去,檢驗經營成功與否很簡單,就是利潤數字的多寡。

但是,非營利機構,要兼顧捐助者意願與NPO服務對象是否真正得到幫助,檢驗成功與否的方法,複雜得多,單純呈現服務人數以及服務內容的數字多寡,無從檢驗,也因此,造成許多發展的阻礙。因此,非營利機構,要能真正成功,只有「創新」。

經營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非營利機構,難度高,失敗率也高,應該有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導引。

促成當今許多新創企業成功的兩本書《The Lean Startup(精實創業)》與《The Startup Way(精實新創之道)》所闡述的觀念,是本書的思想基礎,重點有三:

1Think Big(設定大目標) 

2Start Small(小規模做起) 

3Seek Impact(追求影響力) 

針對以上各項,容我以慈濟的影響力成長經驗,綜合簡述如後。

關於「創新」

多年觀察,我體悟「創新」是慈濟的「成長基因」。這樣的創新基因,讓1966年創立的慈濟,通過1991年孟加拉水災的因緣,開始在全球幫助受災者紓困。如今,足跡已遍及120餘國。「慈濟創新」來自年僅29歲的創辦人,青年證嚴法師「守舊行新」的創新理念。

守舊,是守著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倡導的「菩薩道」(見聞有人受苦,就要無私救助)的古典概念;助人者除能獲得心靈歡喜,助人者的無私,更能促成性靈的淨化,降低貪念,因貪念是造成人類痛苦三大根源之一。

行新,是1966年開始,在台灣花蓮,慈濟在各種困頓環境限制的條件下,找到可以令人們走上菩薩道「無私付出」的方法,與書中所言Think Big、Start Small、Seek Impact三項,相互呼應。

關於Think Big

人在花蓮新城鄉的29歲青年法師,心中思考的,是看到、聽到有人受苦,就要設法救援濟助;這是「我願無窮」的「Think Big」。

但是,慈濟創立初期,台灣的人均GDP是244美元,美國是4161美元(台灣的17倍),日本是1069美元(台灣的4.38倍),花蓮的人均GDP,想必更加艱難。

換言之,慈濟的創辦是Think Big的實證詮釋。

「善心人」不斷地擴大,成為一股帶動社會祥和的堅實力量,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善心人」不斷地擴大,成為一股帶動社會祥和的堅實力量,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關於Start Small

雖然經濟環境極為困窘,青年法師創新思考,號召約30位婦人,每天買菜時,省下五毛錢捐出,一個月約莫積存450元,集眾人力量,共同幫助一位受苦的人。

這樣的安排,讓每位參加的人,以一個負擔很輕的方法,走上無私助人「菩薩道」的歡喜境界。

慈濟的慈善組織發展的理論基礎,是青年證嚴法師24、25歲時閱讀《無量義經》內容「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的深刻體會。

《精實影響力》作者,在書中及講座中都談到,非營利機構,達成社會影響力最大化的方式,是抓緊「遠大目標」不飄移;執行時,從最小的可行方案開始,以符合科學的迭代學習(Iterative Learning)方式,逐步落實具有發展性的方案。這樣的迭代學習,一波一波前進的思考,不要一步登峰,我完全贊成,因為:

一、與佛教理念中的「化城」觀念近似;法華經的「化城喻」是藉由一群人要找尋一個「寶所」,但是不知路途怎走,有一導師帶路,知寶所之路,又遠又險,見眾人半途疲累,急欲放棄,於是半途幻化一城,讓大家以為到了,等大眾疲累過去,再告訴大家那是「幻化之城」,眾人再走,終於到達「寶所」。

二、慈濟早期,慈善工作尚未成熟,興建醫院又緊鑼密鼓,證嚴上人教弟子們「邊走邊整隊」,這個詞,看來簡單,卻頗有深意,因為,知道方向是對的,就趕快去做,若等到大家的意思都一樣後再去做,因緣可能就錯過了。

志工團體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相互讓步」,我讓一讓,你才能整隊,你讓一讓,我才能跟別人對齊。大家相互讓一讓,就會走出來一支很整齊的隊伍。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哲學,與《精實影響力》書中的理論,是互通的,「邊走邊整隊」要的是「速度」,要的是「做」,最重要的是,在快速前進,但一次又一次的在整隊之中,通過學習,成就了「可以成功的新組織模型」。

關於Seek Impact

青年法師,積極助人拔苦,並不止於助人脫離環境困頓,擺脫經濟困難或醫治身體病痛為最終目的,法師的內心,期待「被幫助的人」脫離困難之後,也要懂得無私助人。

這樣的影響力拓展,並不是為了慈濟的組織發展、壯大,組織發展的目的,是為了讓「善心人」不斷地擴大,經由積極的無私付出,成為一股帶動社會祥和的堅實力量。

《精實影響力》書中論述「面對冷酷現實,了解到社會創新──為社會及環保挑戰開發更好的解決方案──要比科技創新還困難許多」「衡量社會工作成果,比計算網站點擊次數來得更艱巨」確實如此。

慈濟的八個核心工作「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減碳、海外賑災、社區志工、骨髓資料」工作龐大複雜,但是,最複雜,卻也最單純的,是 證嚴上人不希望這些工作,停止在簡單的非營利社會服務,上人內心的期望是,通過「助人」的過程,讓助人者與被助者,共同學習心靈昇華的「社會向善群體學習」與「社會善影響力擴大」的遠大而浪漫的使命。

張安梅著《精實影響力》書封/天下文化出版
張安梅著《精實影響力》書封/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疫情,為什麼?
凡有事出,前必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