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前瞻租稅 地方政府舉債持續減少

【記者謝錦慧台北報導】2020年雖然疫情爆發導致紓困支出增加,但最新政府債務實際數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長債」比率33.89%,連續6年降低,除經濟成長加速,還受惠地方政府實質減債及中央政府非稅課收入大增,3大因素有助舉債減少。

財政部日前公布最新公共債務統計表,呈現至2020 年底中央政府及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等地方政府「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長債)以及「長債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比率」(長債比率)的實際情形。

各級政府合計長債實際舉借數為新台幣6兆2451億元,長債比率33.89%,初步看來,舉債金額雖比上年增加,但長債比率低於2019年決算數34.46%,債務體質連續6年呈現改善趨勢。

財政部官員表示,2020年長債比率能持續改善,一方面與經濟成長率增加,使計算分母變大有關,即使分子(長債)提高,最終計算出的長債比率仍可降低。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去年長債實際數7674億元,也比2019年降低,持續實質減債,長債比4.16%也連續6年下降,債務體質日益強健。

反觀中央政府舉債表現,2020年長債實際數5兆4778億元,比前年決算數增加逾2000多億,長債比率29.72%,中止連5年下滑轉為上升,主因與為支應紓困條例支出及前瞻特別預算有關,加上稅收受疫情衝擊及租稅優惠上路影響。

財政部官員指出,地方政府稅收主要來自房屋稅、地價稅、土增稅等財產稅,比起營所稅、綜所稅等中央主要稅收,地方的稅收受疫情衝擊較小。

去年中央政府原本規劃要舉借高達4400多億,所幸有5G釋照許可費、世貿三館地上權案等非稅課收入「大補丸」入帳,使2020年有賸餘且金額高於預期,免舉債就可直接支應法定債務還本,可比預期少借556億元,有助緩解舉債壓力。

統計中央政府總預算已連4年有歲入歲出賸餘,在財政較有餘裕情況下,已連3年免舉債就可支應債務還本。依法,政府每年至少需以「稅收的5%」強制進行債務還本,往年大多是借新債、還舊債,但近3年均可直接償還,免另舉新債。

近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體質改善,不過,為支應紓困、前瞻建設等國家必要的特別預算支出,仍得舉債因應,財政部官員指出,將持續開源節流,控管國庫債務,確保債務體質穩健。2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