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因地制宜多元發展 創綠能、養殖及環境三贏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今(19)日表示,政府正在推動屋頂型光電和「漁電共生」專案,希望讓國內的太陽光電,能夠因地制宜、多元的發展,也期盼雲林能創造出綠能產業、養殖產業及在地環境生態的「三贏」,讓臺灣能夠更好,雲林可以更好。

蔡總統上午前往雲林縣先後參訪「重劃區農田排水系統性改善工程與水林鄉水林番薯推動『優良農地加值計畫』灣西專區」、「口湖鄉第九養殖專區」及「台西海口生活館」。她表示,農田水利會改組後成為中央機關,將更有系統地推動農水路及農業灌溉系統整合。希望未來雲林水林鄉生產的番薯,在全臺灣、全世界都吃的到,除了照顧在地種番薯的長輩,年輕人也可以回來,一代傳一代,讓農業可以繼續下去,而且價格更好,務農也可以變成臺灣一項很好的工作。

蔡總統表示,綠能、綠電是全世界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為氣候變遷的因素,希望可以健康的發電,對地球的損害最小。臺灣領先亞洲所有國家,第一個提出有企圖心的轉型計畫,因此,綠電就是未來至少10年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蔡總統提到,有些土地不易耕種,有發電機會,讓國家的綠電政策可以往前走,讓地主的收益也可以增加,這是很好的結合;不利農耕的土地轉變成綠電使用,需要一起努力,成功轉為綠電的使用土地;海洋漁業資源逐漸枯竭,養殖業也日益重要,重點就變成好的養殖業,如果在養殖的同時,也有綠電的產生,就變成漁電共生,「希望大家一起打拚」。

蔡總統指出,綠能產業是她擔任總統以來,非常重視的政策,在國際上綠能的發展也是趨勢,許多大企業,比如大家所說的護國神山台積電都很積極的要購買綠電。所以在中央,行政院很密集開會,協助風電、光電產業的發展。

蔡總統指出,以太陽光電來說,不僅要設置地面型光電,也要用更大的力道,推動屋頂型光電和「漁電共生」專案,希望讓國內的太陽光電,能夠因地制宜、多元的發展。例如,在雲林有非常充足的日照,也有重要的養殖業,推動光電時,確實要優先考慮「漁電共生」的方案,確保漁民的權益,創造出綠能產業、養殖產業,以及在地環境生態的「三贏」。

蔡總統表示,政府正在推動屋頂型光電和「漁電共生」專案,希望讓太陽光電,能夠因地制宜、多元的發展。(總統府提供)

蔡總統參訪「台西海口生活館」。(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