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預算案的五大疑點

(葉書宏攝)
(葉書宏攝)

行政院通過「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編列2兆5565億元,年增12.8%;歲出2兆7191億元,年增20.8%,歲出、歲入規模雙創新高,差短1626億元亦創蔡政府任內新高,特別預算2128億元更是歷年新高。

觀察112年度總預算案,其中有五項疑點值得社會關注,政府有責任進一步說明清楚。

一是歲入恐有高估之嫌。今年因俄烏戰爭、通膨升溫,全球央行均陸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主要國家都升息,國內廠商庫存去化壓力高,終端需求放緩,訂單轉衰,加上疫情反覆,邊境鬆綁步調謹慎,整體歲入恐有高估之嫌。

二是特別預算常態化。112年度總預算,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1000億元,舉借債務1736億元,加上特別預算2128億元,共3864億元,約占歲出總額13.2%,逼近《公共債務法》15%的舉債上限。這還是因為執政黨在訂定《防疫特別條例》時,將新冠肺炎特別預算排除計入舉債,藉以規避舉債上限。這做法不僅讓中央政府得以將部分支出隱藏於特別預算項下,特別預算有常態化之虞,更可能扭曲年度預算原貌,讓《公債法》與《財政紀律法》形同虛設,不利國家財政紀律之維護。

三、在通膨嚴重時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恐造成通膨加劇。擴張性財政措施是藉由擴大政府支出,在增加社會總需求的同時,確實可以對就業與提振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長期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引發通貨膨脹。上月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已來到3.36%,與全年經濟成長幾乎一樣,此時擴張性財政政策將使得中低所得的家庭生活成本大幅飆升,生活陷入危機。

四、歲出成長率不應超過歲入成長率。財政部長蘇建榮曾表示,財政部會堅持兩大原則,即「歲出成長率不超過歲入成長率」、「政府債務成長率不超過經濟成長率」,這原則只要守住,財政就能維持穩健。但這次原則被打破了。

五、遲遲不推動勞保年金改革,勢必債留子孫。根據勞保局資料,政府109年撥補200億元、110年220億元,今年提高至300億元,明年再加碼至450億元。但這些都是杯水車薪,若不推動改革,根據試算,這些撥補只是讓勞保破產時間由原先的115年延後至117年,遑論今年勞保基金投資光上半年就已虧損727億元,恐讓破產時間再提前。

台灣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國家歲入增加不易,歲出卻日益膨脹,因此政府更應嚴守財政紀律,才能在詭譎多變的全球政經環境下,讓國家穩健向前行。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