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研究:打HPV疫苗後子宮頸癌降 其他性癌病增

新研究指出,篩檢並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疫苗,過去20年來讓美國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大幅下降,但HPV引起的其他癌症病例卻增加。

來自美國及台灣的研究人員分析美國2001年到2017年的癌症數據,發現約65萬7000名HPV相關癌症患者中,有60%女性和40%男性;儘管子宮頸癌的病例每年減少約1%,其他種癌症的罹病率上升。

對男性而言,口交是造成口腔與咽喉癌病例增加的元凶,口腔及咽喉癌年增近3%;對於年長女性而言,HPV是造成肛門癌和另一種罕見直腸癌的主因,此兩病灶年增近3%,恐於2025年前變得較子宮頸癌普遍。

領導研究的台灣高雄榮民總醫院廖正義(LIAO Cheng-I)表示,子宮頸癌確診率在年輕女性群體中驟降,因為她們是第一批在青少年時期接種HPV疫苗的對象;這顯示疫苗對於減少子宮頸癌確診率有極大幫助,而子宮頸抹片檢查也是數十年來降低此癌症罹病率的有效檢測工具。

未參與研究的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UT MDA)頭頸胸腔科醫師毛拉‧吉里森(Maura Gillison)說:「一般常見的誤解是,HPV疫苗解決了HPV相關的癌症問題,遺憾這與事實相悖。」

新研究結果刊載於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會刊,該學會的為期五天的年度會議於4日揭幕。

HPV是美國最常見的性傳染病毒,大多數HPV感染無症狀且毋須治療便會痊癒,但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尖銳濕疣(genital warts)及其他性病衍生的癌症,年增約3萬5900例。

美國自2006年起,建議11、12歲的青少女接種HPV疫苗,2011年起提倡同齡青少年接種,並宣導年少時未接種者在26歲時補打疫苗。

專家認為,疫苗接種需要多年才能見效,慢性HPV感染可能在數十年後才變成癌症。

驅策HPV癌症趨勢的動力是疫苗推出前,嬰兒潮世代年少輕狂的性行為,HPV疫苗在接種者年輕且尚未因性行為而暴露於HPV環境前施打的效果最好,這對嬰兒潮世代而言已太遲。

未參與研究的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預防專家霍克(Ernest Hawk)說:「性趨勢是在1960年代逐漸改變並開放,持續到70、80年代,造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疫情,人們伴侶更多,互動更多元。」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潘勤軒取回眼鏡、獲准使用電話 申請保釋金降至100萬
歐盟安全旅行國 增日本、中國 美沒上榜、英被排除
《自然食品》期刊:全球新冠病毒熱點區 中國風險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