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陸恐跟進課碳邊境稅 衝擊供應鏈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今年10月開始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昨日在一場研討會上示警,美國可能在2027年跟進,接下來2031年大陸也可能實施。等於7、8年內,歐、美、陸三大市場,都會課碳邊境稅,提醒台灣企業必須進行減碳。

張安平出席歐盟執委會在台北舉辦的「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研討會」,就碳邊境調整機制和淨零碳排路徑與產官學界進行交流。根據歐盟CBAM規範,進口商須依產品的碳排放量,購買相對應的碳權憑證作為抵銷;台灣也將設置碳權交易所,協助企業進行碳權交易。

碳權交易稅所最快7月正式成立,根據證交所規畫,為了滿足中小企業需求,碳權交易所初期交易標的將由國外先上路;至於國內的碳權交易因涉及《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規定,所以要等到訂立完成、最快明年才能交易。

張安平認為,碳稅不應只是區域規範,必須制定成國際規範,建立一個一視同仁的全球碳交易制度,才能有效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

對於歐盟之後,其國家會不會跟進?張安平說,不敢講百分百,但至少有8、9成以上的機率,2027年美國會實施碳邊境稅。中國大陸達到碳達峰後,2031年也有可能實施。

也就是說,在7、8年內,占全世界80%的歐美陸三大市場,都會課徵碳邊境稅。張安平示警,如此供應鏈重組是跑不掉的,企業不只是從環境永續必須減碳,從生意上思考,也須減碳。

外貿協會昨也發布「永續會展」計畫,提出三大面向作法,要助我國會展業者接軌國際的節能減碳標準,以便未來能搶到國際會展訂單。其中最有牛肉的是,連續3年發給業者減碳輔導金,最高20萬元。每年名額25家,合計可有75家,無縫接軌完成淨零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