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選出極右翼總理的經濟背景

【譯按】9 月 25 日,義大利舉辦備受全球矚目的國會選舉,本次選舉之所以受到關注,主因是選前民調就顯示極右翼聯盟將取得政權。選舉結果不出所料,極右翼聯盟在眾/參議院選舉中分別獲得 43.8% 和 44% 的選票,擊敗了中左翼民主黨(PD)、綠黨與其他小黨的左翼聯盟(得票率約 26%),並在兩院都取得過半席次的情況下得以獨自組建政府。在這個聯盟中,又以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所率領的義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的支持度最高,在兩院選舉中獲得 26% 的選票。如果沒有意外,梅洛尼將成為義大利首位女性首相,而她更是自墨索里尼之後的第一位極右翼執政者。

梅洛尼的政治生涯起點是「義大利社會運動」(MSI)的青年部門。「義大利社會運動」是由墨索里尼領導的新共和法西斯黨成員所創立的政黨。現在梅洛尼的義大利兄弟黨,不但繼承了「義大利社會運動」的綠、白、紅三色火焰標誌,她在 2019 年一番著名的發言:「我是喬治亞、一位女性、母親、義大利人,此外我也是一位基督徒」,更令人想起墨索里尼時代著名的口號:「上帝、祖國與家庭」。

在意識形態方面,梅洛尼與義大利兄弟黨反對移民、伊斯蘭教、歐洲一體化與 LGBT(梅洛尼曾聲稱這些力量「正在圍攻歐洲」);而在經濟方面,梅洛尼反對國際金融市場。不過,與薩爾維尼不同的是,在地緣政治方面,梅洛尼承諾將續留歐盟,並支持制裁俄國以及北約軍援烏克蘭。

正如馬克思主義學家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所言:資本主義不會安靜等待死亡。法西斯主義不只是反對議會民主的專制統治,更是對資本主義危機的特殊回應形式。英國經濟學家麥克・羅勃茲(Michael Roberts)在 "Italy: lurching to the right" 一文中,指出了極右翼取得政權的經濟背景:義大利資本主義成長長期停滯、加入歐元區與 2008 的全球金融危機則進一步惡化了這個危機。羅勃茲預測,很難期待新的極右翼政府可以解決歷屆政府都無法解決的資本失敗;相反地,根據歷史,法西斯政權往往將訴諸透過專制與暴力因應危機。

文/Michael Roberts(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譯/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

義大利在本週日(9/27)舉辦投票。義大利總統[fn]【譯注】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塞爾焦・馬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是現任總統。[/fn]不得不舉辦這場提前選舉,因為由前歐洲中央銀行(ECB)主席德拉吉(Mario Draghi)領導的「技術官僚」政府在失去議會多數支持後倒台。他們之所以失去支持,部分原因在於德拉吉熱烈支持北約援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暫居領先位置的右翼政黨與左翼的五星運動(Five Stars)對此則顯得興趣缺缺),其他原因還包括德拉吉政府執意遵守歐盟執行委員會的財政緊縮政策,目的是為了獲得巨額歐盟復興計畫,以便讓義大利經濟自新冠肺炎疫情的暴跌中復甦。

如果民調正確,週日的義大利大選將產生由極保守主義的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所領導的新右翼政府。她是義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的主席,在 2018 年選舉時,該黨還默默無聞,如今已迅速崛起。梅洛尼與其民粹主義盟友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聯盟黨的領導人。該黨大批支持者已流向兄弟黨)在中右翼嚴重分裂的情況下,準備好取得決定性勝利。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經歷共 69 個意識型態殊異的政府,本次選舉將象徵義大利自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後,首次由極右翼取得政權。梅洛尼(保守派煽動者,其政治生涯始於新法西斯主義政黨「義大利社會運動」[Italian Social Movement],當時的她是該黨青年部門中的年輕運動家)與薩爾維尼(俄國總統普丁的擁護者)兩人都是疑歐主義者(Eurosceptics)。

不過,當新政府組成後,內部差異仍會浮現。梅洛尼已誓言延續德拉吉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政策,並且堅持制裁俄國,然而薩爾維尼在競選期間曾公開批評制裁正在傷害義大利經濟。

兩位右翼領導人在強烈反對移民以及支持保守派「家庭價值觀」上則團結一致。梅諾尼是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支持美國),擁護壓迫性的國家安全政策,薩爾維尼的支持基礎則包括在入侵前仍與俄國保持密切商業關係的企業。

新的右翼政府將立刻面臨兩個問題:首先是襲擊全歐洲、因能源導致的生活成本危機。就電力價格而言,義大利僅次於英國,高居第二。來自俄國的天然氣佔全部能源供應的 40%。

眼前,義大利的未來經濟取決於能否獲得 2,000 億歐元的歐盟方案,幫助它自長期表現不佳的經濟中重新振作,並且避免一場債務危機。義大利公債龐大,高達 GDP 的 135%,而支付這筆債務的利息正隨全球利率一同上漲。這可能導致外國投資者出售義大利債券,進而引發須償還利息的螺旋式上升。歐洲中央銀行已準備好特別紓困措施來因應。但為了獲得歐盟在未來幾年的慷慨援助,新政府也可能維持財政廉潔並平衡帳目。

這意味任何「基進的」右翼政府都將面臨兩難:究竟梅洛尼將與歐盟決裂、採取與脫歐後英國特拉斯(Liz Truss)政府及匈牙利奧班政府類似的支出與經濟政策;或是梅洛尼將遵守歐盟的緊縮政策。目前看起來比較有可能是後者。梅洛尼已誓言將遵守財政規則並敦促謹慎行事。該承諾獲得了義大利金融階級的認同。義大利前財政部部長科多諾(Lorenzo Codogno)這樣形容義大利兄弟黨:「他們想要被認為是一個可以跟他們做生意並能管理國家的政黨」。但我們無須對此感到吃驚,墨索里尼在其法西斯統治期間也總是支持企業與金,梅洛尼甚至薩爾維尼也都是一樣的。

事實上,歷屆義大利政府,無論左翼或右翼,基本上都遵守財政規則。義大利政府年復一年地維持原始預算盈餘(支付債務利息前的盈餘)。沒錯,義大利至今一直是歐盟預算的淨貢獻者。事實上,義大利為了償還債務成本而持續撙節。

義大利的問題不是政府揮霍開支,而是義大利的資本主義無法成長並且提高勞動生產力,因此難以與(歐元區的其他七大工業國組織 G7 經濟體)德國、法國甚至是西班牙競爭。

義大利仍是繼德國之後的歐盟第二大工業生產基地,主要歸功於北部地區的經濟結構。而且它在出口貨物方面排名第三,僅次於法國,並在機械工程、車輛製造與藥品生產方面位居領先

然而,如果以真實 GDP 與生產力增長為衡量標準,義大利卻是「歐洲病夫」。戰後初期經濟復甦後,義大利資本顯得特別腐敗與寡頭。富人與窮人之間,以及靠近德/法的北部工業區與南部鄉村之間的不平等問題仍相當顯著。

1970 年代石油價格危機更暴露了這點,該危機也引發政治騷亂與經濟衰退。自 1970 年代起,義大利生產力成長開始穩定衰退,並在加入歐元區後幾年轉為負成長。自從採用歐元(1999 至 2016 年)後,義大利人均年成長率持續為零。為了方便比較,西班牙為 1.08%,法國為 0.84% ,德國為 1.25%。這三個與義大利同時採用歐元的國家,自從引進歐元之後的年均成長率約為 1%,與此同時,義大利經濟卻持續停滯。

義大利人口結構特別糟糕,老年人口比例持續增長,這意味就業成長低靡,加上青年失業率高(約 25%),這代表勞動力中最具生產潛力的部分的價值創造被忽略了。根據歐盟局(Eurostat),在這群失業青年人口中,長期失業比例高達 40%,主要原因是有限的教育以及大部分人生活在義大利南部。不到 20% 的義大利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結果就是在過去幾十年以來,擁有較高技術的義大利人都離開了該國,惡化了國內的經濟表現。在就業成長率與生產力成長皆低的情況下,無怪乎義大利經濟每年的可能成長率長期以來低於 1%。

由於義大利資本在生產方面的投資不足,因此導致生產力成長停滯。投資仍遠低於2008 年經濟大衰退之前的水平。

另一個原因則顯而易見。義大利生產性資本的獲利能力在過去幾十年間劇烈下滑,特別是加入歐元區與全球金融危機之後。

儘管因為大量的低廉勞動力,以及在第一與第二次大戰期間利用美國信貸發展義大利工業,使得二戰後義大利資本獲利能力遠高於德國與法國, 1970 年代的獲利能力危機對於義大利相對衰弱之經濟的打擊,卻比德國與法國更嚴重。隨著歐盟區的擴張,自 1980 年代起的新自由主義復甦階段某種程度上幫助了義大利資本。但是在進入歐元區後,義大利面對與德國的競爭很快位居劣勢,德國的獲利能力則已成長至經濟大衰退時期的水平。

新的右翼政府不會處理上述任何義大利資本的失敗問題,他們的表現也不會比先前中左翼、中右翼,或是「技術官僚」政府更出色。沒錯,他們將為了維持執政聯盟而採取反動及反勞工的政策,因此令情況變得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