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音》土魠魚名稱來源未必是外語

翁佳音》土魠魚名稱來源未必是外語
翁佳音》土魠魚名稱來源未必是外語

【愛傳媒翁佳音專欄】老朋友好幾天前寄來一則注音資料的剪影,並附上「哈哈」兩字。資料大意寫荷蘭人發現臺灣南部海域可捕捉大量的康氏馬加鰆,精通多國語言的荷蘭人用葡萄牙語Dorado來稱呼這種魚,後來漢人就稱它為讀音相近的「土魠」魚。老番與老友同樣,也是哈哈,老友卻認為老番有義務留點意見。

學術歸學術,生活歸生活。老番這裡恕不討論學術,人瀕老,似乎越來越喜歡回到戅直與日常生活角度的想東想西。至少常識上,一、就語音Dorado(Lō-la-lo)與土魠(thôu-thoh / thôu-thuh)音值有段距離;二、荷蘭人前後一貫用荷語國王魚(koningvis)稱土魠魚,也很清楚同時代葡語Dorado就是劍魚、鬼頭刀(Coryphæna hippuris)之異類,為何他們只特別在臺灣用敵國語言來另稱土魠魚,老番腦容量小無法理解。三、土魠魚不是臺灣本島南部獨有的稱呼,澎湖很早就盛產,也叫土魠。老番友人漫畫、美食家魚夫曾在中國晉江深滬吃到與臺灣類似的浮水羮,也聽到當地人稱土魠為「頭魠Thôu-thú」。老番生活上實在不願意往荷蘭人教臺灣漢人,然後臺灣人馬上教澎湖人,又雞婆去教中國晉江人土魠魚的葡萄牙語名稱與好吃這方面的國際化學術思考。

所以跟老友一樣哈哈兩字,親友們不要再這裡討論了喔,老番已到lâu-thian-tho̍h歲數,又被當全職看護綁住,感冒來襲,很多文章無法順利寫,還是奢想gourmet比較實在。突然想起,不知何時可再吃清澈的土魠浮水羮,想像著一個數百年以上的漳潮泉傳統料理……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