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現代版的《論持久戰》

美軍雖已撤出阿富汗,但人散曲未終,接下來就要看拜登政府如何轉移陣地,面對中國這個「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8月29日中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美國務卿布林肯通話,就阿富汗局勢及中美關係等議題交換意見。針對中美關係,王毅表示「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衝突好。」王毅接著強調,中方將根據美國的對華態度,考慮如何與美方進行接觸;如果美方也希望中美關係重回正軌,就不要再一味抹黑攻擊中國,損害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王毅已清楚畫出中美發展正常關係的底線,接下來就等美國出牌。我認為,中共將準備與美國打一場「持久戰」。

毛澤東於1938年抗日作戰期間,根據《孫子》所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規律,擬定一套戰略指導,即《論持久戰》。而習近平是「毛澤東思想」的忠實信徒,必然從毛當年的這篇著作,體會出如何與美國進行長期鬥爭的道理。

先談「知彼」。受到阿富汗事件的影響,拜登目前在美國國內的民意支持度,已跌至上任以來新低。根據Politico-Morning Consult民意調查,61%受訪者認為美國「走上錯誤的軌道」,僅有39%受訪者認為國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美國本次阿富汗戰略退卻失序,不僅成為拜登國內的政治負債,並使他在國際籌組「抗中統一戰線」的努力,遭受重大挫折。

拜登在內外失據下,為累積他競選連任的資本,勢必提高對中共的強硬姿態。例如,美政府部門雖完成拜登交付有關新冠病毒疫情溯源的情報審議報告,但拜登看了這份「沒有定論」的報告後,仍發表聲明指責中國「缺乏透明度和隱藏資訊」,並聲稱他不會停止繼續追查「真相」。

再論「知己」。列寧說「堡壘往往最先從內部攻破」,而習近平最近採取一系列的整治行動,都是在強化和鞏固內部堡壘,也就是先解決「內憂」,再來處理「外患」。習近平當初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要讓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目前是「站起來」了,但離「富起來」和「強起來」,還有一段路要走。

例如,習近期大力鼓吹「共同富裕論」,代表中共並未實現鄧小平當初所提,從「先富」到「共富」的理想。強調「共同富裕」,主要動機就是希望掃除社會的不公不義現象,以避免腐蝕共黨專政的群眾基礎。至於「強」的問題,雖然中國大陸有人自稱「厲害了,我的國」,但目前中美力量對比,無論「硬實力」或「軟實力」,中國離美國都還有一段差距,中共執政當局對此應是心知肚明,不會急著「強出頭」。

毛澤東當年發表《論持久戰》,是為了反制當時一度甚囂塵上的「亡國論」和「速戰論」,前者過於悲觀,後者失之冒進,對毛而言兩者皆不可取。此外,習近平日前在中共中央黨校鼓勵年輕幹部時指出,「雖然中國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但黨員幹部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勇於鬥爭。」我認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習強調「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雖鼓勵鬥爭,但並非外界所形容的「二次文革」。

既然要打「持久戰」,中共就採取「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策略。拜登最近派遣氣候特使凱瑞訪問中國大陸,希望從防止氣候變遷切入,改善與中共的關係,但凱瑞顯然是無功而返。正如王毅所說,在目前中美關係大環境中,想把中美氣候合作升級是「不可能」的。但我認為,中共也不想「因小失大」,不會選擇此時與美國正面衝突。

繼《紐約時報》之後,美國《時代》雜誌日前再度因拜登政府在阿富汗事件的表現,對美國給予盟友之安全承諾問題,為台灣感到憂慮。但我關切的是,台海緊張情勢升高,迫使習近平打破現代版的「持久戰略」,提前與美國攤牌。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