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別放棄!標靶藥提供子彈抗癌

肺癌位居台灣死亡率第一名的癌症,晚期肺腺癌治療邁向個人化。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從沒想過我能多活那麼久!」現年59歲的曾阿姨這句話,讓馬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健印象十分深刻。四年前,曾阿姨因為骨頭痛,無法走路就醫,檢查後確認肺腺癌第四期且骨轉移,曾阿姨化療維持一年後藥物失效,個性悲觀的她原想放棄,但在蘇健醫師的說服下開刀採檢,並接受EGFR基因檢測陽性,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幸運存活,準備迎接60大壽。 肺癌位居台灣死亡率第一名的癌症,隨著藥物的推陳出新,肺癌治療已有所突破。蘇健醫師表示,以人數較多的肺腺癌為例,60%患者屬EGFR基因突變,代表適合使用標靶藥物,無疾病存活期平均約9到10個月;若一開始以化療治療,無疾病存活期約6個月,臨床上不少患者使用標靶藥物2到5年,仍控制良好。 「雖然我們沒有所謂的十八招,但有十招、八招跑不掉,重點是要對自己、對醫師有信心。」蘇健醫師以曾阿姨為例,在化療失效後,當建議曾阿姨改以健保多年前開始給付的標靶藥物繼續治療時,她聽到要再次開刀,取檢體做基因檢測而卻步。當時不斷勸說,才讓曾阿姨回心轉意再次開刀且做基因檢測,三年來不但癌細胞獲得控制,生活品質也較之前佳。 此外,蘇健醫師強調,除重視病患存活期外,讓患者過著和生病前同樣的生活與工作,也相當重要,唯有建立患者信心,才能繼續與癌症奮戰。另一名最樂觀也令他最頭痛的病人,是53歲的潛水救難隊男子,五年多前因潛水後胸痛就醫,意外發現肺腺癌第二期,經開刀及化療清除腫瘤後,初步評估效果良好,但患者熱愛戶外活動,不想遵醫囑回醫院定期追蹤,竟整整消失一年。 幸好友人將他押回醫院就診,當時檢查發現肝轉移腫瘤,再度化療治療,但這次化療副作用大,且不久後肺部又出現腫瘤,經開刀檢測適合標靶藥物,改以標靶藥物治療。服藥期間僅出現皮疹等輕微副作用,患者生活品質維持之下,讓他願意治療,對抗癌症,並且繼續每天慢跑3000公尺增強體力。 蘇健醫師說,晚期肺腺癌治療邁向個人化,除了追求延長存活期外,治療應選擇副作用低的藥物,以維持生活品質,讓患者不須因劇烈的副作用而躺在家、無法正常工作,更能增加患者對藥物信心,願意接受治療。 更多健康新聞:
罹患肺腺癌別等死 把握當下圓夢想
晚期肺腺癌治療 副作用「藥」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