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高 指揮中心:2成放棄治療 指揮中心歸因老病 專家指有感染黑數

本土新冠疫情累積681死,致死率達4.9%,遠高於全球平均值。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分析其原因,認為高達9成死者有潛在疾病史,加上約2成家屬同意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處置,是致死率偏高的主因。但有專家認為,致死率高不能歸咎於家屬簽署DNR,反而篩檢量能不足、疫苗覆蓋率低迷才是主因。

死亡平均年齡73歲

指揮中心昨公布5月11日至7月4日本土死亡病例分析,張上淳表示,國內平均重症率19.8%,死亡平均年齡高達73歲,其中有9成有潛在疾病,多數死亡年齡都高於60歲,60歲以下致死率僅不到2%。

按年齡分層來看,60至69歲占死亡人數的27.6%,70至79歲占死亡人數3成,80至89歲占22.2%;若用死亡時間來看,國內疫情發病在第20周開始達到高峰,大多數死者是從第19、20周開始發病。

接受插管有挽救機會

張上淳坦言,死亡率高是因一開始太多感染者,醫療量能一時無法負荷所致,由前面100例死亡個案來看,也可看出死亡個案大多有潛在疾病,比例高達9成5,其中以高血壓比例最高,其次是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

他說,國內致死率還與家屬具有DNR觀念有關。有許多患者若接受插管治療,還有很大的挽救機會,或許是因為家屬不願意看到親人遭受插管的不適,因此放棄治療,導致許多可挽救的病患,沒有機會接受侵入性治療。

學者認為篩檢量不足

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認為,簽署DNR雖然可能會增加一些死亡人數,但不能因此歸咎成這波疫情致死率偏高的主因。國內一開始醫療量能不足,無法負荷病患量,加上原先瑞德西韋、單株抗體藥物管制較嚴也是關鍵原因。

李明政表示,指揮中心不能因致死率偏高就歸咎於DNR制度,因為若不推廣DNR,不但會增加重症病患治療時的不適,也會增加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以及心理上的壓力,對防疫絕不是好事。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認為,全世界的新冠致死率從疫情一開始到現在都維持在3%以下,過去也沒有疫苗與藥物,顯見台灣的致死率偏高,與醫療量能沒有太大關係,根本問題是篩檢量不夠大,無法找出感染黑數所致。

我嚴防新冠肺炎
疫情趨緩…蘇揆鬆綁 各行業管制將調整
第七類扯特權 台南槓台北
單株抗體治療64人 僅1人成重症
新光三越A11館、誠品信義 疫起遭殃
7/12若解封要去哪?網友紛點名南高屏揪團「南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