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與企業領導文化系列演講 楊渡論述華商對世界經濟史貢獻

知名作家楊渡演講〈海洋之心,會通天下-中國海商與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分享他近年來從宏觀的世界經濟史觀照,到微觀的華人企業家在各地開疆闢土的故事。(記者王誌成攝)
知名作家楊渡演講〈海洋之心,會通天下-中國海商與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分享他近年來從宏觀的世界經濟史觀照,到微觀的華人企業家在各地開疆闢土的故事。(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主辦〈ESG與企業領導文化〉專班系列演講,第四場於八日舉行,邀請知名作家楊渡主講〈海洋之心,會通天下|中國海商與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除現場授課外,同時也將以Zoom的方式,與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的華人企業主,共同分享他近年來,從宏觀的世界經濟史觀照,到微觀的華人企業家在各地開疆闢土的故事,鋪陳華商全球化的艱辛與貢獻。

楊渡會中分享,殖民心態的改變,來自經濟,來自實力。文化是一種主體意識的覺醒。建立以東亞為主體的世界觀,不是「文明衝突論」,而是和平共存於一體;不是以歐洲價值為中心,而是仁道精神、多元價值的尊重;未來是東亞找回主體性的時代,不只是中國崛起,而是東亞和平秩序的回歸。華商所改變的世界,就是我們共同面對的未來。

楊渡指出,「海洋之心,會通天下」,從史觀來看,中國海商的發展不得不提到影響世界史的鄭芝龍,他陸續打敗各路海盜,再敗荷軍,成為當時海上霸權,並建立海上「商業軍事複合體」,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個跨國公司的霸氣總裁。

楊渡也說明中國海商的歷史意義,全球化之前,早已存在的東亞國家之間的交往與海洋貿易,這正是歐洲人東來時藉以發展的物質與文化基礎;甚至物質文明、工藝造詣、社會組織、國際商業活動的範圍等,遠高於歐洲。

楊渡提到,學者曹永和在〈中國海洋史話〉中,有過非常清晰的提點。曹永和認為:「明代歐洲國家東來,由於東西雙方的差距有限,所以對東方並未如後代所認為造成很大的影響與衝擊。這是十九世紀以後,歐洲人所養成的優越感及亞洲人的自卑感所肇始的。」其中,西方更受益於中國的工藝與技術(絲綢、陶瓷)。

楊渡也提出一些見解,他說,在絲綢與火槍方面,從後殖民的反省:「你帶著火槍來,帶著絲綢回去,是誰侵略了誰?」;從一九九0年代亞洲四小龍開始,東亞經濟重新崛起,國際分工下的代工工業;二十一世紀,一帶一路,以東亞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從東亞出發,而不是為了配合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