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師生將液態金屬轉變成行動電源 登上國際頂尖能源期刊

環境中充滿電磁波,不少人擔心會造成人體危害,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副教授賴盈至與學生盧弘惟,利用液態金屬與特殊高分子製成發電紡線,成功「回收」電磁波轉化成電能,供個人小型電子使用,如同變身為行動電源,這項研究成果,3月登上國際頂尖能源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封面故事。

興大副教授賴盈至說,環境中充滿電磁波,家中電器如電腦、電視、冰箱等,只要插電使用,就會產生電磁波,很多人擔心這些電磁輻射可能有害人體,有些孕婦還會特別購買防電磁波衣,讓他聯想是否有機會把環境電磁輻射能量收集起來再利用。他和學生盧弘惟想到學理上已知金屬能收集電磁波,但金屬硬梆梆不好用,2年前賴盈至從好萊塢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發想,開發出軟性機器人,這次又聯想到可善用液態金屬。賴盈至表示,液態金屬無毒無味,在室溫下是液體,但保有金屬特性,也能收集電磁波,比起一般金屬,具可導電性外,因可變形,運用性更廣。他和學生研究如果能把液態金屬穿在身上,能隨時收集環境電磁波,再利用來發電,經歷1年研究,開發出能收集電磁波的液態金屬紡線,液態金屬紡線可蒐集插電運轉中的筆電、冰箱、電視等電器釋放的電磁輻射,並轉換成電能。賴盈至團隊實驗,只要把液態金屬紡線靠近開機狀態下的筆電回收20秒的電磁波,約能產生約8伏特電壓,再利用簡單電路接上小型計算機,就能讓計算機不必用電池也能持續計算10秒時間,另外也可以驅動小型電子手錶等,賴盈至說,只要電路設計成熟,可讓儲電效能更高,讓電磁波更好用。賴盈至表示,家中很多電器長期插電,手機也不時充電,都會釋放電磁波,這項研究就是善用環境電磁波再利用,他的研究發現將液態金屬紡線靠近插電運轉中的電器距離5公分內的回收效率最高,如果能製成智慧機能衣,讓人穿在身上,等於能隨時收集發電,電磁波如同變身另類行動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