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翻轉蚊子館 向日廣場青創活化

花蓮縣政府邀請藝術家陳聖文,在向日廣場北邊展區內,以山林、海邊撿拾的各式各色廢棄物,以刺繡及編織技法,創作一條長約十餘公尺大鯨魚形象,揭示被忽視的海廢帶來的傷害。(羅亦晽攝)
花蓮縣政府邀請藝術家陳聖文,在向日廣場北邊展區內,以山林、海邊撿拾的各式各色廢棄物,以刺繡及編織技法,創作一條長約十餘公尺大鯨魚形象,揭示被忽視的海廢帶來的傷害。(羅亦晽攝)

花蓮漁港旁的「向日廣場」,先前因產權問題人去樓空,淪為蚊子館,花蓮縣政府為活化場域,整備現有空間,與民間團體公私齊力,以「海洋文化」為主軸,串聯沿海聚落,打造為地方產業孵化基地,吸引青年返鄉或移居。

花蓮縣政府爭取經費整修向日廣場,與國家海洋研究院、賞鯨業者及在地職人合作,串聯沿海聚落,帶動海岸觀光商機,活絡漁港人潮。昨舉辦「海味。嗨Way!」活動,由12位在地大廚,將海產入菜,展現廚藝,並與縣長徐榛蔚在漁船上一起敲鐘,宣告向日廣場將以嶄新面貌正式回歸。

農業處長吳昆儒表示,向日廣場經第一期工程整修,外觀美侖美奐,今年向中央爭取500萬經費,將持續施作第二期整修工程,並以「太平洋聚落」為出發點,北從基隆南到台東,串聯沿海聚落量能,彼此合作,作為創新基地。

徐榛蔚則樂見農業處與民間一同整理向日廣場,她說,除第一期攤位店鋪將委外招租,未來第二期整理好的房舍也可加入營運。在地職人期許向日廣場未來能以中央山脈為靠山,作為台灣海洋文化開端。

向日廣場北邊展區內,縣府也邀請藝術家陳聖文,以山林、海邊撿拾的各式各色廢棄物,以刺繡及編織技法,創作一條長約十餘公尺「大鯨魚」,象徵被忽視的海廢帶來的傷害;一旁還有環境教育工作者金磊的海洋攝影作品,提醒海洋保育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