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相跟風「抗中保台」的虛實

外媒報導,英國首相蘇納克指稱中國對英國經濟安全構成了最大的國家級威脅,英國不排除在台海衝突時幫助武裝台灣,更不排除向台灣提供武器。

英相新官三把火,英國以往在全球各地的區域衝突中,也有火中取栗的戰術操作慣例,例如之前俄烏戰爭爆發,前首相強森也率歐洲眾國之先,向烏克蘭國會發表視訊演說、宣布軍援。然而英國善意的動機,仍不脫操作數百年來慣用的歐陸離岸平衡戰略思維,讓已脫歐的英國仍能在混亂的歐洲保持優勢利益地位。

但此前的烏克蘭經驗,並不能完全套用在英國對待台灣的政策,從歷史來看,台灣應該對照的,是當年香港回歸的歷史。

從法理上,香港全區包括本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香港本島屬於完全割讓領土,英國本無須歸還,所謂回歸應只有九龍與新界兩部分。然而為何曾經的大英帝國選擇悉數歸還?一句話:打不贏。

英國早非當年的泱泱大英,在與中國討論歸還事務的前些年,英國正與阿根廷打了一場舉世注目的福克蘭戰爭,最後在美國等盟國幫助下,才使盡吃奶的力氣勉強打贏,假設是英、阿單獨對戰,這場在二、三流國家阿根廷家門口的戰爭,自認是一流國家的英國也難佔到便宜。而這也是俄烏戰爭的本質,很多人評論俄國軍力大大衰退,但如北約沒有持續暗中軍援烏克蘭,烏克蘭能撐到今天?所以五常第一個被看破手腳的,必是英國無誤。

英相柴契爾夫人在打贏福克蘭戰爭後,躊躇滿志的來到中國要跟鄧小平談「主權屬中,治權歸英」方案。據信,柴契爾更說出「考慮非和平的方式保留香港」加以相脅,鄧小平則回應「中國人窮是窮了一點,但打仗是不怕死的!」。爾後柴契爾夫人愣了很長一段時間。退場時神情還有點恍惚,所以才有了後來在人民大會堂台階上跌了一跤的故事。

才剛開展改革開放的弱小中國,就讓英國連香港本島都喪權辱國式的歸還中國,很難想像連世界公認中國已成為美國戰略對手的21世紀第二個十年,英國首相還能聲稱不排除在台海衝突時幫助武裝台灣,更不排除向台灣提供武器。更何況,倘英國仍有大國底氣,應不致在前段時間發生國安局買先進狙擊槍護總統,英國外交部卻拒輸出;以及去年伊麗莎白航空母艦群不穿越台灣海峽航行的「軼聞」。

蘇納克著眼之處,只會是如何平衡中、阿在一帶一路合作的交好,與中國在近期兩國聯合聲明中重申支持阿在福克蘭問題上完全行使主權要求上的作用;同時在歐陸大國德、法首腦爭相訪中之際,逆向操作吸引中國的關注,藉此換取往後兩國利益互動的籌碼。

或許台灣應該歡迎英國持續表態「抗中保台」的立場,但更該警惕香港的舊事,因為鄧小平那句「中國人窮是窮了一點,但打仗是不怕死的!」到了習近平掌權依舊適用;而柴契爾的退怯,不過就是反映了英國的務實,蘇納克必然心領神會。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