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經濟真這麼樂觀?

(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在新年文告中,提出了四大主軸:「持續走向世界、維持經濟發展動能、鞏固社會安全體系、堅守國家主權」,其他三項不論,若以現況持續發展,至少「維持經濟發展動能」是相當令人擔憂的。

蔡總統沒有提出的極大隱憂,是今年元旦即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對我國帶來的貿易威脅。這個有亞太15個成員國的協定一旦生效,成員間彼此大量貿易將立即免除關稅。

特別是中國、東協、紐、澳間的65%貨品,將能享有「立刻」免除關稅;它們和南韓間39%至50%的貨品也立刻免關稅。在各種貨品的過渡期陸續結束之後,86%從日本到中國的貨品將免除關稅,88%從中國到日本的貨品也同樣免除關稅。我國除了藍營執政時在1996年簽署了《資訊科技協定》(ITA),多數資通訊產品得以和其他簽署國相互免關稅外,其他產品就都須繳交關稅。

經查,15國的非農(工業)產品平均關稅率為:新加坡0.0%、印尼8.0%、菲律賓5.5%、泰國7.1%、馬來西亞5.2%、汶萊0.3%、緬甸6.0%、柬埔寨10.0%、寮國8.2%、越南8.4%、紐西蘭2.0%、澳洲2.6%、中國6.5%、日本2.5%、南韓6.6%。除出口到新加坡和汶萊的產品基本無虞外,到東南亞各國的產品都要繳交5%以上的關稅,而對中國和南韓的出口關稅也超過5%;除非台灣企業「天賦異稟」,否則交了關稅之後,真的還有競爭力嗎?而在這種發展之下,我們「新南向政策」真的可以深化和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取代或分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過去5年的發展,不是正好相反嗎?

「非資通訊」產業出口必須繳交關稅,所以相對於「資通訊」產業停滯不前之下,台灣的K型發展(資通訊一枝獨秀,其他停滯不前)的現象將更為明顯,產業結構更不平均、風險提高,產業間所得分配更加惡化,特別是吸納大量就業的低薪服務業和高薪資通訊業差距更大,將會是產業結構和社會穩定,甚至是社會治安的一大隱憂,政府可曾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而在能源配置上,政府說今年初就會提出「淨零碳排」的路徑圖。但只要提出「淨零碳排」路徑圖,開始推動新綠能取代舊能源後,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大幅增加,否則對歐盟出口很快會被課徵「碳稅」;但生產成本大增後,我國國際貿易競爭力還能維持多少,其實是個大疑問。

最後,台灣地狹人稠,產業經濟發展密度可說全球最高,已瀕臨西部平原可承受的極限。這導致台灣土地價格遠高於競爭國家,前年以來房地產價格又持續飆高,無殼蝸牛難以立足,台商回台投資也困難重重,政府可以如此樂觀嗎?又軍公教加薪4%好像很大恩惠,但落實之前的高頻率消費物價早已飆漲5%以上,軍公教形同實質減薪;看看疫苗和紓困處理,我們如何期待高水準的行政效能?

(作者為華梵大學人文教育學院兼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