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張恩滿《蝸牛的漂浮系統》 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

藝術家張恩滿(左2)與卡塞爾文件展總監Sabine Schormann(右2)、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右1)及文化部駐德文化組長葉瑋妮在《蝸牛的漂浮系統》前合影 (文化部提供)
藝術家張恩滿(左2)與卡塞爾文件展總監Sabine Schormann(右2)、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右1)及文化部駐德文化組長葉瑋妮在《蝸牛的漂浮系統》前合影 (文化部提供)
觀眾可登上張恩滿《蝸牛的漂浮系統》近距離參觀作品 (文化部提供)
觀眾可登上張恩滿《蝸牛的漂浮系統》近距離參觀作品 (文化部提供)

五年一度的第15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從6月18日展出至9月25日,臺灣藝術家張恩滿獲邀參與展會,在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的支持下,即日起於卡塞爾市區富爾達(Fulda)河面展示作品《蝸牛的漂浮系統》。這是她以「非洲大蝸牛」為主題所創作的系列作品之一,從臺灣原住民族面對入侵物種的態度,進一步回應本屆文件展後殖民主義的議題。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蝸牛的漂浮系統》在預展期間即受多方關注,張恩滿以自身排灣族人的身分,用「非洲大蝸牛」為主題演繹了訪談、飲食文化、花窗彩繪、影片、十字繡、植物標本等創作形式;從排灣族母親的蝸牛料理出發,爬梳臺灣原住民族與臺灣這塊土地,以及與世界的關係。

 

《蝸牛的漂浮系統》巧妙地運用文件展所在地卡塞爾市的地理環境與生態背景,打造了形似蝸牛的螺層殼體的候船室及一艘船屋,候船室屋頂以臺灣構樹樹葉為主題彩繪玻璃蓋覆,以構樹能洗滌蝸牛黏液的特性象徵地淨化參觀者,船屋則是以木作骨架及彩繪玻璃裝飾,在展會期間定期航行在富爾達河上,其他時間則是停泊在河畔,創造了一座融入地景的展件。

 

張恩滿也邀請到兩名策展人鄒婷與王韓芳,以蝸牛系列作品編彙了一項「入侵計畫」(Project Invasion),建立一個以關鍵字和場景為主導的地圖網站暨線上展覽平臺,並且在卡塞爾市公共空間與其他展場設立QR碼,讓來自不同入口的觀眾探索、進入地圖網站,以呼應此系列作品關注的文化轉化與解殖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