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撞擊地球將成浩劫 臺灣小行星日業餘天文研討會登場

臺灣小行星日業餘天文研討會6/25線上登場
臺灣小行星日業餘天文研討會6/25線上登場

每年的6月30日是國際小行星日,為了讓大眾認識小行星帶來的危害,世界各國陸續辦理各項教育活動,今年共有32國家規畫百場活動,臺灣也在6月25日舉辦「臺灣小行星日業餘天文研討會」,採線上形式進行,現正於臺北天文館官網開放報名。

 

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30日訂為是國際小行星日,希望提高大眾對於小行星撞擊危害的認識。臺北天文館表示,國際小行星日是為了紀念1908年6月30日俄國發生通古斯大爆炸,這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天體撞擊事件,估計2,150平方公里(約8倍臺北市面積)的樹木被摧毀,若同樣撞擊發生在今日人口密集區,將是人類的浩劫。此外,天文學家也已經觀測到2,270顆對人類有威脅的潛在危險天體(PHO),所以小行星研究與發現相當重要。

 

臺北天文館與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6月25日下午1點到5點共同舉辦「臺灣小行星日業餘天文研討會」,邀請中研院天文所章展誥博士介紹小行星觀測研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楊子睿博士介紹恐龍因小行星撞擊滅絕過程等專題演講。中央大學天文所陳文屏教授將說明公眾如何利用巡天資料參與搜尋小行星,並邀請參與該計畫的興大附中林士超師生團隊,介紹他們如何找到古柏帶的燭龍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