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式災害成常態 預警系統須加快.普及化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提出一份報告指出,在氣候變遷驅使下,天災數量在過去50年,增加了5倍,極端氣候問題,迫在眉睫,專家提醒,無法阻止天災發生,如何落實防災和減災,則是當前課題。

今年8月一場西南氣流,中南部短延時強降雨,累積雨量單日破千直逼八八風災,嚴重淹水,快到來不及反應,民眾這才驚覺,極端氣候已經來到眼前。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 彭啟明:「以前這個規模是颱風,現在竟然是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引發的一個結果,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會持續再擴大,甚至台灣(降雨強度)可能到5成以上,每年大概還是有,一 兩百億的損失在那邊。」

旱澇交替、颱風地震,強度可能更強,頻率也越發頻繁,複合式災害增加,面對陰晴不定的極端氣候,必須加強預警和減災。

以2015年蘇迪勒颱風為例,當年重創大台北地區,但桃園復興合流部落,靠著居民的危機意識和土石流警戒,提前撤離保住25位居民的寶貴性命,這也成為國內因應土石流災害的極佳案例。

交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單信瑜:「現在麻煩的是在於說 剛剛提到的,雨可能下得更急跟更大,我們能夠做疏散撤離,做預警操作的時間會縮短,整個災害的影響範圍,空間範圍也會比以前大,在風險評估上面來講,可能要重新再做一下,(預警範圍)重新再檢視一下。」

細胞簡訊即時預警通知,科技防災和老天拚速度,讓民眾更快、更精準地獲得資訊,勢在必行。

:「要做預防性的撤離 以防範安全。」

極端氣候,如何跟災害共存,成為人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從日常建立起防災觀念意識,未雨綢繆。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飛躍突破侷限 筆電支援田徑隊打開夢想之窗
蔬食飄香共善共行 印尼愛心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