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學者 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傅高義2012年6月14日接受本報專訪,當時他全程用中文對話。(本報資料照片)
傅高義2012年6月14日接受本報專訪,當時他全程用中文對話。(本報資料照片)

傅高義今年6月於香港中文大學出席《中國與日本─傅高義的歷史思考》新書發表會時曾致電於我。他談笑說著,年底會動髖關節手術,之後就可至各地旅行,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台灣。未料,他失約了。

我和傅高義在1990年代逐漸熟識起來。在1992年,他由日本返美的途中,我邀請他至我任教的威斯康辛大學演講。去機場接他時,傅高義帶著兩個超大皮箱,全是書,令我很吃驚,我們吃力地把皮箱搬至我家,他住了一晚,次日對著300位學生演講時,他打趣地問,是要用日文演講,或是中文?學生都睜大了眼睛,當然要英文啊!他之所以如此問學生,是鼓勵他們學語文要趁早,他自己是在大學時就學會中文。

天下文化出版後來為他在台灣出了5、6本書,因此傅高義常來台灣,他是舉世公認的中國與日本專家,看事情,是看大局,沒有偏執立場,他先是研究日本,從日本文化裡看到根源其實來自中國,於是兩個國家一起研究,他終生認為,良性的中日關係不僅有益於維護地區穩定,也對全球的發展有益。

中研院院士金耀基教授曾對傅有一深刻且全面性的評價:「《中國和日本》是傅高義第一次把中日兩國作為合一研究對象的新著。他以中日兩國朋友的身分,以抱著同情態度的旁觀者角度,期待兩國面對歷史,以同理心尋求互解互諒,開啟一個和平、發展的歷史交流的新起點。」

傅高義以中日兩國友人的情誼,胸懷千年歷史的專業知識,為大家破解中日關係之「謎」與「結」。他被譽為是「既可與中日兩國領導人,又能與街頭老百姓平等交流的思想家。」

在中日之外,他認為台灣的優勢在軟實力,相對於大陸,台灣較透明、開放,比較像美國,大陸的長處則是效率,這是西方所不敵。

傅高義不是以西方優越感的心態來分析東方世界,也不以冰冷的架構作量性分析,他能深入東方文化,了解影響社會發展的各種因素,這位西方大學者是一位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口述,記者周慧如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