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為敵人難合作 凱瑞訪中鎩羽

劉衛東是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擔任社科院美國系美國政治課程的主講教師。主要研究領域是美國政治與東北亞安全中美日三邊關係,連續多年承擔《美國藍皮書》美國政治部分報告的撰寫工作。

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凱瑞訪問中國3日鎩羽而歸,中美高層會晤各說各話。劉衛東接受香港中通社受訪時表示,凱瑞顯然沒有達到目標,因為中美在此次會談中表現出的立場,明顯南轅北轍,沒有共同目標,美國既視中國為敵,又要中國配合幫助,想法幼稚,不切實際。

凱瑞2日向中方表示,氣候變化問題要比政治問題更重要,「氣候不是意識形態問題,不是黨派問題,不是地緣戰略武器」,他敦促中國政府不要讓政治影響雙方的氣候問題合作。

對此,劉衛東表示,美國近期在幾乎所有對中國議題上,都會摻進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因素,已形成條件反射。而美國之所以在氣候問題上不再強調意識形態,完全是從自身利益來考慮,美國拜登政府希望通過領導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運動,來確保及提升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

劉衛東說,美國將中國視作敵人,又希望中國在一些問題上配合、幫助自己,這種想法是很幼稚的,或者說是美國長期高高在上行使霸權,很難理解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美國要在氣候等議題上排除政治影響,是不現實的。

劉衛東強調,中方的意圖也很明確,就是要統一標準:如果美國希望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政治掛帥,那就保持同樣標準,這樣中國也更容易去應對挑戰。但如果一會兒要講意識形態,一會兒又想占盡好處,這是中方不能接受的。

面對氣候變遷合作的困局,美國拜登政府會否改變策略?劉衛東稱,美國不會就對中國強硬的既定國策作出大幅調整。此前多數國家及學界都認為,氣候變化、抗疫、核擴散等是中美可以合作的領域。但目前看來,在這些「有潛力的」議題上,中美更多的也是衝突,而非合作。這與兩國關係的大環境有關,一旦美國確立了抗中立場,就不太能夠實現合作。他指出,在氣候變化議題一再受挫後,美國可能調整政策,將氣候變化與安全、人權視作一類,不再尋求合作,而是設法增加對中國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