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五中公報不提「和統」二字

中共19屆五中全會公報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短短15個字概括對台工作,後續公布的大陸十四五規畫也以這15個字作為對台工作段落的標題。耐人尋味的是,這15個字雖然包含「和平發展」卻未提「和平統一」,背後意涵為何,兩岸輿論莫衷一是。

一種觀點認為,在「統一」之前提「和平發展」意思很明確,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不動搖,沒有放棄「和統」、追求「武統」的問題。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共把延續40年的「祖國和平統一」中的「和平」二字拿掉,顯見問題嚴重。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表示,大陸對台灣改變兩岸現狀失望、甚至感到忍無可忍,大陸當前是否放棄和統,才是真正要關心面對的問題。

不可否認,中共五中全會公報清晰顯示,北京高層判斷大陸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仍是世界主旋律,大陸不會輕易開啟戰端,導致民族復興進程中斷,更不會以「畢其功於一役」的武統來解決台灣問題。然而,從近期大陸涉台幾場重要研討會、重要學者發言、投書來看,陸方涉台系統似乎已進入了「和統宜堅持、武統可探討」的微妙階段。

例如,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提到:「如果台獨勢力執意要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外部干涉勢力一定要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我們必將義無反顧地使用包括武力在內的各種必要手段……一直打到勝利為止」。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撰文表示:「不動用軍事武力這個手段,光是依靠政治談判、民間交流、一味讓利,可能難以達到實現兩岸統一的目的」。台研會執行副會長王升說:「和平統一的努力一刻不停、武力統一的準備一刻不鬆」。

大陸涉台圈為何要在近期大談非和平手段或武統?原因可能有三:第一,陸方學者談武統,其實是為了論證和統仍具有優先性,只不過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大陸對台有戰略定力。第二,陸方的確意識到內部武統民粹高漲,如果刻意迴避武統反而會陷入更加不利的話語地位,不得不談武統準備。第三,陸方學者擬稿時,美國大選結果並未明朗,故他們對美國因素介入台海還保持高度警惕,強調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主要針對外部勢力。

從更深層次的思維上解讀,陸方涉台學者逐漸放開對「武統」的討論,體現了北京在此次五中全會上著墨甚多的「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戰略思考。在北京眼中,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的「戰略機遇期」固然重要,但一旦喪失了安全穩定的環境,或者因為一些不穩定因素令自身感到「不安全」,就很難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外部的反全球化、宗教極端化、右翼民粹政治浪潮,以及內部的金融風險、糧食安全、疫情,都令北京深感安全與發展同等重要。

就兩岸關係情境而言,兩岸經貿合作並未因政治因素而中斷或減弱,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持續增強,習近平本人也多次強調「決定兩岸關係走向根本取決於大陸自身發展進步」,這充分說明兩岸和平發展是長期方針、不會動搖。但在「安全」上,北京明顯意識到,川普任內的美台關係已經瀕臨質變,美台政治和軍事實質合作已經令大陸感到強烈威脅,故大陸務必要做好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的萬全準備。

因此,若以「統籌發展與安全」思維重新解讀中共五中全會公報涉台15字,就可以理解,前半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應的是「發展」,即在大陸有信心在發展中實現兩岸統一;後半句「祖國統一」對應的是「安全」,即一旦台灣逾越台海安全底線,大陸必將以武力實現統一,故對台「武備」必須要同步加強。可見,兩岸關係雖尚未異化為「以武促統」與「以武謀獨」的攤牌階段,但雙方已經徹底陷入「安全困境」之中。

川普下台進入倒計時,綁架台灣衝向戰爭邊緣的右翼勢力已經強弩之末。拜登政府縱使不會回歸歐巴馬時期的對陸交往路線,也會穩定中美關係、謀求雙方務實合作。外部因素的有利變化,是兩岸走出「安全困境」的寶貴契機,大陸應該透過二軌管道,將其統籌兩岸關係發展與安全的思維,向台灣決策者予以清晰的傳遞,而台灣也應該明確告知陸方不尋求法理台獨、也會有節制地處理對美關係,如此才有助於雙方避免誤判,共同尋求善意理解、和平共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