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導|台灣為何成為掠奪性期刊的大肥羊?

調查報導|只要付錢,假論文也能登國際期刊?

文/盧沛樺、田孟心、楊卓翰、陳一姍

很難想像,大學,一般人眼中最高的知識殿堂;如今,卻成為有心人士掠奪、獲利的工具。《天下雜誌》歷時6個月與國際媒體合作調查,爬梳22個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期刊的論文刊登數,結果發現 114所大專院校、 15所醫院的學者,踏入愈來愈猖獗的國際學術陷阱中。甚至,台灣學者參與疑似掠奪性會議的比例偏高,以學術規模推估,恐在全球名列前茅。這股歪風是學者求生存的無奈,還是漏洞的管理?又如何影響台灣學術風氣?有辦法管嗎?

在接到《天下》採訪邀約之前,成功大學機械系系主任楊天祥,很難把自己每天的煩惱,與近年國際學術界熱門討論的「掠奪性出版集團」議題,連在一起。更難想到,有一天,這個議題會跟成大有關。

每天,當系主任的楊天祥會收到上百封的電子郵件,會議、期刊編輯邀請就有20、30封。

「現在真的很瘋狂,有的教育的、經濟的,也會寄給我,它們都亂寄,都是英文。連在中國辦也是英文。我每天早上起來,就是一直刪信,」他說。

以至於有一次,他專長的熱流科學全球最有名學者寫信給他,邀請出席會議,竟然也讓他不小心給刪了。最後,對方是託人打電話給他,才聯絡上。

農曆年後,他學到了新名詞「掠奪性出版集團」。

楊天祥從沒有去過這類出版公司辦的會議,透過《天下》國際伙伴拍攝的影像,他第一次看見這類會議的實況:不同主題放在同一場次,無人提問;會議結束後,教授們面對媒體詢問的驚恐。「看完影片,讓我怵目驚心,」他說。

掠奪性出版風暴,延燒台灣

「掠奪性出版集團」(Predatory Publishers)這個名詞,最早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圖書館副教授級研究員比爾(Jeffrey Beall)提出,因為他認為這類出版商的惡劣行為是對學術圈的「掠奪」,從舉辦會議、辦期刊獲取利潤。

特徵是同儕審查寬鬆,官網甚至造假,以參加會議、有機會刊登期刊做號召,偽稱有收錄在知名資料庫或影響係數,引誘學者受騙上當。

楊天祥每天刪的信裡,可能就潛藏這樣的誘惑。他坦言,這是第一次,他意識到掠奪性出版的問題可能很嚴重。

在《天下》對台灣學者出席疑似掠奪性會議OMICS,與台灣學界論文刊登於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期刊的調查中,成大分別位居一、二名。(見下表)

這是《天下》第三度與國際媒體合作。

2017年11月,德國公廣集團成員的北德廣播電台發起名為「偽科學工廠」的跨國報導,透過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的平台,德國最大報《南德日報》、法國《世界報》、美國《紐約客》雜誌、奧地利國家廣電公司與《Falter》雜誌、挪威最大報《晚郵報》、斯洛伐克電視台、《印度快報》、韓國《打破新聞》等八國媒體,運用假論文匿名投稿、參與會議臥底採訪、蒐集黑名單等方式,共同調查22個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其中有13家有來自台灣的投稿論文。(台灣投稿最多的前10名出版集團請見下表)

去年9月13日,《天下》第一次與北德國家廣播電台調查記者洪納(Peter Hornung)取得聯繫,「下週,我要去羅馬參加WASET一個研討會,裡面就有好幾個台灣學者參加,」他第一封回信寫到。(編按:WASET曾接受德國記者的造假論文,被認為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見上表)

出版逾780本期刊的OMICS,是國際間最知名的掠奪性出版社,因為它已在2017年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控告詐欺。《天下》爬梳其公司網頁。2016年全年,全球共1萬34人次出席其舉辦的會議,其中台灣學者有193人次,在主要國家排名第九。(見下表)

被學界點名,台教授:顏面無光

如果再將學術界規模納入考量,台灣當年博士生畢業人數4千人,只有韓國三分之一。但參加OMICS會議的人次幾乎一樣多。排名在台灣之前的國家,人口都遠遠超過台灣。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莊裕澤建議,用台灣佔全球論文比重1.57%做基準,這是科技部衡量台灣在全球學術圈活躍度的主要指標。台灣學者佔OMICS會議人次比例達1.92%,遠高於論文比重,顯見台灣學者涉入掠奪性會議的積極程度。

《天下》的另一個研究,搜尋2010年至2017年間,台灣學界刊登在22家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期刊的論文數。下載PDF檔案、耗時仔細比對後,發現至少有469篇論文刊登在期刊上,這些文章來自114所大專院校,15家醫院。這些期刊都沒有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影響係數是學界用來衡量期刊品質與重要性的指標。

前五名分別是:南榮科大、台大、成大、清大、高雄科大、中興大學與嘉義大學。(見下表)

「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在德國,(2010年至2017年)我們也只找到1千5百篇,」洪納說。德國每年畢業博士生是台灣7倍。

而且,這絕對是低估的保守數字。一來,《天下》為了查證,僅僅下載有PDF檔案的論文。二來,疑似掠奪性期刊與會議有地域性。

義守大學企管系教授彭台光以疑似掠奪性期刊《非洲商業管理》(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期刊為例,2007年至2011年間,這本期刊刊出1968篇論文,台灣貢獻462篇,比重最大。

3年前,美國管理年會(IACMR)討論到這本期刊時,就特別點名台灣。「當場,我覺得顏面無光,」彭台光回憶。

「台灣學界對外界環境無知的狀態,比我們想像中嚴重,」鑽研此議題的台大圖書資訊系系主任林奇秀毫不客氣地說,「任何人都有可能踩中地雷。」(…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69期 )。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大同為何虧損創新高,保留盈餘卻一季爆增15倍?
4強烈跡象 好員工即將走人
外國研究生人數冠全台!各國前5%頂尖學生,為何愛讀台科大?
會議主席神隱、小孩滿場跑 日本學者:台灣有學術騙徒!
工作能力高的人 回覆信件有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