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 她的父母 來自地球兩端 為爭民權結緣

具有多元族裔背景的賀錦麗當選副總統是亞裔、非裔在美國參政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賀錦麗的雙親來自地球不同兩端的英國殖民地,卻在美國相遇,於1960年代蓬勃的民權運動中發展出戀情,也成為選舉背後的一段佳話。

賀錦麗的父親哈里斯(Donald Harris)來自英國殖民時代的牙買加;當時白人希望培育「當地黑人菁英」以掩飾一度的社會不平等。母親葛佩蘭(Shyamala Gopalan)則來自英國殖民的印度,她生於公務員家庭,成長環境不差。

葛佩蘭的目標是成為生化學家,但在英國政府提供的女子學校,她只能修讀家庭科學;但她有另一個大膽計畫,與其留在印度或前往英國,她申請加州柏克萊大學並且順利被錄取。

當時殖民地的優秀學生大多前往英國深造,但哈里斯從小深受美國關塔納摩灣海軍基地電台的大樂團爵士樂和藍調薰陶,認為美國「充滿生氣,卻有些天真,是種族非常多元的社會」。1961年他希望在經濟學上研讀博士,柏克萊學生前往南方參與民權運動的新聞,吸引了他。

他說:「多了解這所學校後,我發現這是我想要去的地方。」1960年時,2萬名學生中僅有不到200名非裔學生。

兩人還參加「非裔美國人協會」(Afro American Association),這也是黑人民權運動最原始的組織之一。哈里斯說,「讓我們了解真正美國非裔最真實的生活樣貌」。

哈里斯思想前衛,他與其他非裔學生分享黑人在英國殖民下的遭遇;這也吸引葛佩蘭向他攀談和自我介紹。當時葛佩蘭更是現場談論種族議題的唯二國際學生之一。

哈里斯說:「在接下來的聚會中,我們又講話了,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他們成為充滿理想的國際學生,也與美國同學一起參與民權運動。而原本打算完成學業回印度的葛佩蘭也不走了,「我們墜入愛河、結婚,很快就有了孩子。」

在朋友口中,葛佩蘭個性溫暖、迷人,和女兒賀錦麗一樣是充滿熱情的辯論者。在兩人的生活中,參與民權運動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如同賀錦麗在民主黨全代會上說的:「他們以最美國的方式相戀,為了民權正義走上街頭。」兩人也因此在美國找到歸屬感,就此落地深根,但卻在1972年以離婚收場。

因為移民背景,賀錦麗在選舉期間受到許多牙買加裔選民的支持;在加勒比海移民的電台廣告中,賀錦麗更被稱為「我們的牙買加姊妹」,顯示出在多元族裔擁有的高人氣。

超人氣
大選開票結果/「我們是美利堅合眾國 」 白登勝選聲明籲團結
白登拿下賓州 贏得美國大選
白登為何能在喬州翻轉? 因為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