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好好玩】東引安東坑道 見證北疆戍衛史跡

記者陳怡璿/專題報導

位處東引的安東坑道,為貫穿二重山脈至海濱的巨大戰備道,因應戰備任務需求而興建,坑道內除具備火砲射口,更設置寢室、中山室及豬舍等設施,集戰備與生活機能,是馬祖地區戰地政務時期獨特的軍事建築。民國91年由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重新整修後,成為旅客造訪東引必經的景點,見證前線官兵為捍衛國土安全任勞任怨、犧牲奉獻的精神。

走進安東坑道入口,映入眼簾即為一條狹長階梯,總計260公尺、450階的陡坡,於民國69年興建完成,由519工兵營官兵開山闢路、奮力挖掘、鑿穿質地堅硬的花崗岩,打造這座深邃幽長的戰備坑道。

枕戈待旦 戰備與生活機能兼備

沿著階梯而下,觸目所及是安東坑道的路線圖,坑道結構似珊瑚狀般於各個節點分支出去,區分連接坑道、輸送坑道及排煙坑道等處,總長641公尺,於地底下自成一片天地;再往深處走去,兩側壁面振奮人心的精神標語,是前線部隊枕戈待旦的寫照。

為符合戰時需求,坑道內開鑿彈藥庫、儲備戰備存量,期於戰時彈藥補給不虞匱乏,以達獨立固守目的;此外,民眾也能參觀起居室,一窺當年官兵的生活環境,設置裸露岩石下的洗手台,鑲嵌於大片花崗岩中的貼磚檯面,雖然突兀,卻能彰顯官兵「戍衛北疆」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昔日官兵聚集在一起上莒光日的中山室,現今已成為介紹東引歷史沿革的展覽場所,闡述夏季屏將軍率領江浙反共救國軍,自澎湖移防至此整軍經武;民國45年實施戰地政務,自民國81年終止戰地政務後迄今的歷史變遷。如今物換星移,留存在東西引島的坑道與據點設施,是旅人來東引必朝聖之地。

雄偉工事今猶在 傳承北疆精神

經過整建後,昔日的火砲射口,現已成為民眾休憩、瞭望海景之地,其中位處坑道北側的觀景臺,能見到「老鼠沙石林」、「獅子回眸」天然景觀,向東北處望去,可以看見貌似老鼠形狀的岩石,佇立在懸崖上,遙望碧海藍天的美景。坑道右後方的山壁上,嶙峋巨石與荒煙漫草交織的雄獅輪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讚嘆。

值得一提的是,於坑道入口處左側走去的一小處空間,是昔日用於豢養豬隻的豬舍舊址,早年運送補給物資不若今日便利,為使官兵適時補充伙食營養,故於坑道內建築豬舍自給自足。雖然東引已解除戰地政務,今非昔比,但這座雄偉的軍事工事象徵的「衛疆」精神,仍由身處外離島防區的官兵,持續發揚。

安東坑道內的彈藥庫,原為儲備戰備存量,以達獨立固守陣地目標。(記者陳怡璿攝)

坑道內的中山室,現今做為介紹東引歷史的展覽場所。(記者陳怡璿攝)

安東坑道兼具戰備與生活機能,是馬祖地區戰地政務時期獨特的軍事建築。(記者陳怡璿攝)

鑲嵌於岩石之間的洗手台,可以看出官兵篳路藍縷艱辛。(記者陳怡璿攝)

鑿穿二重山脈的安東坑道,為旅客途經東引必訪景點。(記者陳怡璿攝)

昔日的火砲射口,如今成為旅人遙望碧海藍天,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好去處。(記者陳怡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