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曬出黑斑 驚變皮膚癌

國人好發足底惡性黑色素細胞瘤 確診時大都屬晚期或淋巴轉移 ABCD四大口訣自我評估

皮膚科主任何宜承表示,患者臉上的黑痣是皮膚癌。(記者張誼攝)
皮膚科主任何宜承表示,患者臉上的黑痣是皮膚癌。(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陳太太年約60來歲,長年務農,經常曝曬在大太陽底下,近年來注意到臉上出現黑色的斑點,開始以為是痣就不以為意,後來這顆痣越變越大,用雷射除斑進行了許多次治療後,黑色的斑點仍然很頑強地又長回來。後來到嘉義長庚醫院檢查,診斷是皮膚癌,所幸在病灶早期體積較小時,即進行根除切除手術,術後未再復發,也未留下難看的疤痕。

皮膚科主任何宜承主任表示,依據衛福部公布資料,皮膚癌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國內民眾不可輕忽皮膚癌的發生。

從流行病學的觀察,若住在赤道附近,比住在高緯度地方的人民,其皮膚癌發生率較高。另外由於上個世紀後期以來,人類開始在日常生活上廣泛大量使用氟氯碳化物產品,結果造成大氣層中臭氧層的嚴重耗損。其結果使得照射到地表的紫外線相對增加,人們極容易曝露在過量的紫外線之下,當然較以往更易得到皮膚癌。

何宜承主任指出,皮膚癌一般的臨床表現,皮膚出現逐漸變大的斑塊、腫瘤或不易癒合的潰瘍,且有疼痛感或癢感等症狀。國人好發的是肢端痣型惡性黑色素細胞瘤,而發生於足底的惡性黑色素細胞瘤,則是所有惡性黑色素細胞瘤中預後最差的。在台灣多數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病人被診斷確定時,均屬於疾病晚期,常合併有局部皮膚轉移或淋巴轉移。

台灣每年約有4千多例皮膚癌新增病例,但罹患皮膚癌而死亡的人數卻不超過百人。因此只要定期注意自己與家人身上是否有奇怪、會快速變大或無法癒合皮膚病灶,大多數的皮膚癌是一種易於發現、治癒,較少直接危及生命,無需過度害怕的癌症。

何宜承主任提醒,有關皮膚癌黑色病灶的自我評估方法ABCD四大口訣,A (asymmetry) 形狀不對稱、B(border) 四周不規則、C(color change)顏色不均勻、D(diameter) 病灶逐漸變大。

以此為原則,每年或每半年定期在穿衣鏡前,將全身上下皮膚自我詳細瀏覽一番,別忘了也要檢查雙腳底。對國人來說,足底好發惡性黑色素細胞瘤,且又容易被自我檢查忽略的部位,有疑問的部位再請皮膚科醫師複查,是防治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