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態度開放 視為台灣農業轉機

中國時報【陳人齊、洪凱音、黃有容╱綜合報導】 大陸國台辦昨提對台26條措施,鼓勵台灣農民西進,降低台農產品出口門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面對大陸政治操作,農民要謹慎應對;不過有農民持開放態度,認為這對台灣農業,也可以是轉機。 國台辦公布26條措施,其中談到可申請成大陸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未來台灣農民不僅可西進投資,還能向大陸申請基本建設及相關資金補助。 對此陳吉仲說,農委會歡迎台灣農民到世界各地投資,但投資前要有保障協定,應由政府對政府,或國家對國家來建立,否則農民血本無歸,由誰負責。 他說,台灣農業技術強,到對岸投資更應擔心農業技術授權問題,應照規定辦理,他以先前農委會與澳洲簽訂荔枝授權案例指出,這就是相當正面案例,藉南北半球氣候差異,創造台灣荔枝可在全年供果。 不過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說,過去20年有很多人赴陸發展農業,種植茶葉、芒果、咖啡、蔬菜等作物,不少人都做的有聲有色,且在台要取得大面積種植土地很困難,去大陸要獲300∼500畝土地種植相對簡單,因此對農民來說有一定吸引力。 至於政府對政府投保協定,張永成說,那也要大陸政府願與台灣簽,到哪裡發展最有利,農民就會往哪走,不然怎有許多農民搶著去梨山種高麗菜,不外因價格好品質高。 此外,在台企參與5G建設部分,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總監陳子昂表示,在陸美貿易戰、供應鏈重組之際,台灣零組件廠商將受惠最大,因美國降低參與機會,台廠可趁勢從中尋找商機,但切記低調進行,避免被貼上「選邊站」標籤。 商總副理事長許舒博說,他更關心明年ECFA早收清單是否被檢討,能不能延續,希望大陸不要因台灣總統選舉因素,限制民間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