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原物料價格 Q4恐漲

工商時報【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世界出口稻米居冠的泰國大淹水,農委會表示,目前進口泰國每年約8千多公噸稻米主要是為配合WTO承諾,一旦泰國無法供應可轉由他國進口,各類農產品供應無虞,不過未來大宗農糧原物料價格可能上漲,農委會將密切注意。 農委會表示,根據糧農組織的估計,泰國今年稻米生產量估計約會減少3%,不過也曾遭水患所苦的越南,稻米年產量反而會增加。由於湄公河三角洲稻米一年可種三期,泰國大淹水對全年產量影響不致太大,加上大陸、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地今年收成不錯,都可彌補東南亞水患造成的減產。 目前我國從泰國進口的農產品以稻米為主,其他大宗糧食作物像是大豆、玉米、小麥等,主要從美國等地進口,不致受泰國水患影響。 農委會表示,我國稻米原本即可自給自足,只因為加入WTO時,承諾要開放進口14萬7千多公噸的稻米,因此才給予美國、澳洲、泰國和埃及等國家配額,目前台灣每年約從泰國進口8千多萬公噸的稻米,這部分的配額如果泰國無法滿足供應,就可轉由其他國家來提供。 農委會強調泰國水患不致影響台灣農產品供應,不過泰國除了稻米,也是玉米生產大國,目前國際黃豆、玉米等各類穀物及大宗物資價格呈現下滑,但泰國等東南亞水患災情若進一步擴大,加上第四季後通過需求量也會增加,可能因預期心理導致價格再度上揚,農委會將密切注意,以穩定市場供需並避免國內價格震盪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