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二二八」反抗軍:二七部隊

二七部隊紀錄片劇照。
二七部隊紀錄片劇照。

【編按】70年前,剛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因一場查緝私菸的衝突,爆發了全台大規模反抗政府,最終導致大批台灣士紳、知識份子,遭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的「二二八事件」。

這段歷史被統治當局封鎖與噤聲40多年,直到1995年,時任總統李登輝才公開向受難者道歉。2006年,民進黨政府提出《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認定元凶為蔣介石,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軍政人員應負次要責任。

走過70年,史料仍然持續出土,當年事件的輪廓越來越清晰的同時,詮釋二二八的話語權爭奪戰也持續在不同的政治團體間展開。另一方面,台灣社會對於落實「轉型正義」的要求呼聲愈來愈高,重返執政的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將有什麼樣的作為也備受關注。

在70週年之際,端傳媒從今天起將陸續推出二二八事件相關報導,為這段歷史留下記錄。

其實,事情並非始於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人們慣常提起的那根導火線——天馬茶房前的私煙查緝衝突,那是二十七日晚上;再往前推,還有零星衝突抵抗,星火在台灣各地竄生,最終在春天來臨前,引發燎原大火。

當時的新聞記者見證了這一切。他們記下這些政治黑暗,傳出那些民不聊生。例如《和平日報》記者蔡鐵城揭露的「布袋事件」:戰後海禁解除,兩岸復航,日日都有一大批從日人手上接收的物資,連同台灣產的米和糖從布袋嘴(編按:現今為嘉義縣布袋鎮)運出去,而對岸運進的則是人和霍亂菌。嘉義沿海首當其衝成為疫區。不知如何處理的地方當局,將布袋嘴圍堵起來,限制出入,並架起了機關槍;貧困無依的飢民,無法坐等死路,不顧一切衝破防線,只換來槍聲與哀嚎,宛如修羅場。

政府代表找上主持《和平日報》嘉義分社的鍾逸人,希望他補救或訂正,鍾逸人拒絕了。看盡各種不公不義的他,日後在著作《辛酸六十年》中指出: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間不曾鬧過米荒的台灣,在國府接收這一年間,卻出現了有錢也買不到米糧的恐慌,「住在農村的人也許還可以找蕃薯、玉米、馬鈴薯、南瓜來充飢,可是城市人不同,他們到哪裏去找這些雜糧呢?於是生存本能遂變成恐慌、迷惘和幻滅。甚至於衝出街頭喚起群眾向新政府示威。」

出生於一九二一年、台中干城的鍾逸人,與台灣共產黨創辦人謝雪紅是鄰居,兒時曾被這個當時還是童養媳的女子背着、照顧着,倆人的前半生也走在相似之途:因反日被捕入獄,又在政權交接時,涉入亂局,扛起一支武裝部隊。但他初初是嚮往「祖國」的,日本戰敗消息傳來,日軍還在,鍾逸人便立刻買來一面中華民國國旗懸掛在家門口,甚至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急着宣揚祖國。但就像大多數台灣人那樣,不久便對「祖國」失望,二月二十七日那晚的槍聲,二月二十八日的行政長官公署前的掃射,甚至逼着這執筆的文人拿起了槍。

鍾逸人剛開始並無武力相對的念頭。當大稻埕的槍聲傳到大台中地區時,情勢已趨於惡劣,戒嚴令發,地方青年學子和大眾也各自組成保安隊伍、民軍部隊,負起維護治安之責。同時間,台中的知識份子決意起身扭轉現況,鍾逸人也是其中一人,他與作家楊逵影印傳單、分頭散發,號召舉行市民大會,希望直接訴諸民眾意見,再要求當局改進。這個時候,他們對新政權仍有期望,認為可以協商談判。

這場在台中戲院舉行的市民大會吸引了數千人參加,會中推舉謝雪紅為主席;市民大會隔日,陳儀軍隊出動武裝卡車進入台中,沿路掃射,民軍於是持槍抵抗,當夜教化會館(編按:位於現今台中市公園路和繼光街口)一戰,國軍不敵,繳械投降,三月四日,民軍攻下全台中的政府組織,包含警察局和軍營,清空整個台中的軍防警備。而被攻下的干城營區,因備有火藥庫,也順勢成為民軍聚集……

詳原文:追記「二二八」反抗軍:二七部隊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