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強化連結 學者批根本硬扯

國父紀念館常設展「孫中山與台灣」,強化孫與台灣的連結,甚至將孫發動革命的動機,包裝成受到台灣啟發。(李侑珊攝)
國父紀念館常設展「孫中山與台灣」,強化孫與台灣的連結,甚至將孫發動革命的動機,包裝成受到台灣啟發。(李侑珊攝)

國父紀念館常設展「孫中山與台灣」,過度強化孫與台灣的連結,但歷史學者與教師認為,孫雖來台3次,卻沒有把台灣看得如此重要,當時孫對清朝非常失望,無法接受甲午戰爭戰敗且割讓台澎,當時孫的政治目光,重點是北洋軍閥混戰。如此歷史編列方式,根本是硬扯,只是呼應新課綱,目的是將台灣自中國史徹底移除。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該展規畫訴諸中華民國跟大陸沒有關係,才會將台灣、中國與日本編寫成鼎足而三的國家;展覽提到的革命志士羅福星、林祖密等人,其政治主張都是台灣回歸中國,「簡單來說就是『祖國派』,他們擁抱的雖是台灣意識,卻不代表台獨意識,而且是『台灣意識的中國元素』」。

吳昆財也說,展中提到台灣被迫割讓、日本占據台灣,「主詞都不見了,從什麼地方割出去?」而把孫中山與蔣渭水並列,卻沒有提到蔣渭水其實是效法孫中山,高舉的旗幟是中華民國國旗。如此歷史編列方式,即呼應新課綱,目的是將台灣自中國史徹底移除。

「內容說因為台灣促使孫中山革命,這個連結,根本硬扯!」中部某高中歷史老師表示,孫對清朝失望,在於甲午戰敗且割讓台澎,並非因為台灣民主讓孫重視。該展陳列雖可說明孫來過台灣,以及羅福星事件等等,但都跟台灣本身的民主價值無直接關聯,「那時的孫中山,眼光重點是在北洋軍閥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