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親子互動陷無效溝通 基隆Podcast授小妙招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與衛生局合作,邀請陳文婷諮商師傳授親子間互動的溝通小妙招。(記者王世明翻攝)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與衛生局合作,邀請陳文婷諮商師傳授親子間互動的溝通小妙招。(記者王世明翻攝)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與衛生局合作,邀請陳文婷諮商師傳授親子間互動的溝通小妙招。(記者王世明翻攝)

良好的家庭關係是許多父母嚮往的生活模式,當中又以親子的溝通最為關鍵,基隆市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與基隆市衛生局合作特別邀請陳文婷諮商師,探討父母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傳授親子間互動的溝通小妙招,避免讓父母陷入「無效溝通」的陷阱誤區,從而建立友善的家庭關係。

陳文婷諮商師表示,親子溝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在尊重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讓孩子達到教養的目的。有些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帶有情緒性的字眼,無意間傷害孩子的自尊;另一種極端是討好型的父母,對於不遵守規矩的孩子,父母採取一味的忍讓,反而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

陳文婷也指出,良好的親子溝通必須掌握兩個訣竅,第一是明確但保有彈性的教養界線,再來就是可以利用「我訊息」的概念,盡量以「我」作為開頭與孩子溝通,確切表達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便能在能遵守規範的同時。避免產生衝突。

此外,親子親密關係也是許多父母困擾的問題,而增進親子關係的核心就是陪伴,然而現代父母除了工作繁忙,孩子也可能因為長時間在學校或是補習班,而缺乏父母的陪伴及互動。陳文婷建議,父母可以從每天陪伴孩子十分鐘開始,試著傾聽孩子的想法,並盡量避免批評、長期下來便能使親子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陳文婷也表示,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開始漸漸地有自主性,甚至和同儕的關係更為親密。家長除了嘗試陪伴外,也可以慢慢地將一些事物讓孩子親自處理,並培養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的態度。有時孩子會因同儕的影響,做出特定行為,家長也要明確的表達對相關行為的道德界線,讓孩子有相關的規範可以依循,避免出現偏差行為。

主持人余治明則表示,親子溝通是每個家庭都需要面對的議題,許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內外在的條件開始出現了變化,也逐漸開始出現了自身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因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外界更大的關注,面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偏差行為,父母也要善盡教育的義務,透過「有效的溝通」,維持親子關係,培養正向的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