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要暖心 考驗地方軟實力

眼見年關將近,為防止新冠疫情延燒,大陸官方倡議「就地過年」後,各地政府無不祭出各類津貼利多政策,以便留住龐大的移工族群。只是如何讓移工族群真正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光靠單純的發紅包恐怕不容易,更多人性化「暖心」配套措施才更有誘因;「就地過年」考驗的不單是城市的經濟硬實力,更在比拚地方政府治理軟實力。

北方各省疫情死灰復燃,連帶讓大陸各地「心慌慌」;農曆春節假期轉眼又將來到,面對各地大量移工族群返鄉人潮,可能成為疫情擴散溫床,也逼得大陸官方不得不出手,破天荒地拋出「就地過年」作法。

不諱言,從此前防疫經驗來看,減少人員流動確實是阻斷病毒傳播的有效作法,但一年一度春節對長年在外工作的移工族群而言,團圓意義非同小可,「走或留」顯然成為最艱難抉擇。也正因如此,「就地過年」如何兼顧防疫與團圓天平,是各地政府所迫切要面對的嚴肅考題。

換言之,「就地過年」不能只流於形式,否則該政策成效可能就得大打折扣。當然,諸如大陸各地政府端出送紅包、發津貼與減房租等「利多」政策,在「留人過年」上雖仍有一定效果,但距離真正打動移工族心坎的目標,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舉例來說,大陸上百萬的移工族群中,有一部分屬於生活較困難的農民工,或許對於發紅包政策會相當有感,但對更多在外地從事高端行業的民眾而言,卻很難因此埋單。更不用說,各地過年風俗習慣不同,也可能引發不同的社會問題。

更進一步來說,在發紅包之餘,如何解決留在當地移工族群與遠在家鄉的親人聯繫問題就至關重要;另外,各地政府能否針對轄內的移工族群背景作通盤掌握提前布局,如大多來自哪省、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甚至是工作閒暇的娛樂項目,並依據各地移工族的特性端出更多「暖心」政策,或許才是決定「就地過年」政策成敗的重中之重。

「留人更要留心」。「就地過年」不能只是依樣畫葫蘆地祭出紅包政策而已,經濟誘因一方面確實重要,但怎麼樣更細緻思考,從人性角度出發來讓「留人」政策更加完善,有賴各地方政府發揮智慧,考驗更多的是治理軟實力,也間接看出每個城市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