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遏止不了轉彎事故

台南一對母女行走斑馬線遭汽車撞上,釀一死一傷,交通部長王國材公開致歉,表示國家無法保護行人,他個人非常愧疚。此次意外非單一案件,而是類似模式不斷重複,目前台灣受限於事故現場圖無法對外公開,外界經常難以剖析事故發生成因,但從媒體披露的跡證進行拼湊,恐怕不是靠重罰就能遏止憾事發生。

「駕駛左轉時疏於注意正在穿越的行人」,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台灣人特別嚴重,即使是嚴謹的日本人,也存在轉彎撞行人比例偏高的問題。於是乎,日本特別研究駕駛人右轉時(日本靠左行駛)的「視線」和「注意力」變化,最終將駕駛人的不注意歸類為三種類型。

第一,視線未轉到行人身上,注意力也沒放在行人身上;第二,視線有轉到行人附近,但注意力沒有放在行人身上;第三,視線有轉到行人方向,但因注意力放在轉彎動作,即使看到行人,也未意識到有行人,這就類似我們找鑰匙時,經常就在眼前卻沒看見。

第一種狀況相對好解決,只要工程上將島頭延伸,斑馬線進行照明改善及位置校正,透過設計讓車輛盡可能正對行人穿越線,除可在白天避開A柱盲點,晚間行人也會落在汽車頭燈的照射範圍;教育上則要訓練駕駛左轉時靠路心再轉彎,避免抄捷徑;監理上應要求汽車擋風玻璃的透明度,確保駕駛能明視行人。以上其實都是台灣目前能做到的事。

第二種狀況的成因在於,人的視線注意力要不就深、要不就廣,當深度集中,視線範圍就會縮窄,反之則會變得廣淺,所以有時環境資訊一多,人就很難充分注意。以台灣而言,我們的街景經常很雜亂,廣告看板橫豎陳列;加上許多路型經常是奇怪的畸形路口,道路邊線難以勾勒出完整的路口輪廓,這對建立駕駛人行車時的認知是蠻困難的事,但由於這牽涉到市容的改善,要改變並不容易。

第三種狀況的解決方式不算太難,只要設法降低駕駛人左轉的注意力負擔,注意到穿越行人的機率就會提高。例如,增設可安心左轉的專用車道,讓駕駛人毋須在意對向車,或是簡化路口通行的車流等。

對日本社會來說,是在雷厲風行「交通安全基本法」,加上交通工程、安全教育、嚴格執法都盡力做了一輪後,才發現這類容易造成事故的狀況始終難以改善,終而在3年多前開始聚焦做上述更精密的研究。

以目前台灣現況來看,若能把第一、三種狀況進行改善,預料就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成效。但在此之前,應盡可能地讓駕駛了解這類轉彎事故的核心成因,藉此建立駕駛人的心防,共同減少事故發生。(作者為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