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肝膽權威院長罹患肝癌病逝?癌症病患均屬酸性體質?拼湊改編謠言

網傳「成大醫院院長林柄文罹患肝癌病逝」、「絕大多數癌症病患均屬於酸性體質」的訊息。經查,過去網路上就曾流傳有關「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的相關訊息和文章。據媒體報導,前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在 2012 年 11 月 5 日因淋巴癌病逝,因此網傳說法並不正確。此外,有關「人體酸鹼性」的說法,人體內血液的酸鹼值範圍是在 pH 7.35 至 7.45 間,身體會一直平衡自己的電解質,不會因為吃了什麼食物就造成體內的 pH 值改變。因此攝取酸鹼性食物的說法,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也不會因此造成癌症,屬無稽之談。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的訊息?

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網傳訊息來源?

「成大醫院的院長“林柄文”罹患肝癌病逝」,這個說法是否屬實? (一)即時訊息查證協作平台「Cofacts 真的假的」資料庫顯示,自 2018 年就曾出現「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的相關文章和訊息。

有關「台大醫學院博士班第一名畢業的《肝膽權威》乃至後來榮任『成大醫院』的院長林柄文」的訊息,最早回報於 2021 年 3 月。

網傳內容下半部的流傳訊息「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臺北啤酒廠的張先生⋯⋯」,MyGoPen 在 2019 年時即曾針對相同內容進行查證,證實為錯誤訊息。

(二)透過關鍵字搜尋,可以檢索到《自由時報》以及《ETtoday》等媒體 2012 年 11 月 6 日的報導。報導指出,前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在 11 月 5 日因淋巴癌病逝,享年 61 歲。林炳文是成大醫院第六任院長,也是肝膽胰臟外科醫師。

因此,網傳「成大醫院的院長林柄文罹患肝癌病逝」的說法並不正確,且網傳訊息為拼湊內容。

網傳「呂革令博士說: 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絕大多數癌症病患均屬於酸性體質。因此, 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癌病的第一步」,這個說法有根據嗎?

(一)MyGoPen 在 2019 年 5 月的查核報告中查證發現,據馬偕醫院的歷史記載,呂革令確實曾擔任過馬偕醫院的院長,但訊息的內文是虛構的,除了「酸鹼體質」的理論證實是錯誤的之外,癌症起因複雜也無法簡單歸咎於單一物質。

(二)有關「酸鹼體質」的內容,MyGoPen 已多次查證,證實該說法為錯誤訊息。

在 2021 年 3 月的查核報告中,營養師表示,食物的酸鹼性通常會稱作酸灰性、鹼灰性,或中性食物。如蔬果在身體代謝後,會變成含有較多的陽離子,因此蔬果多屬鹼灰性;蛋白質食物如肉、魚、蛋、豆類等,在身體代謝到最後的產物會含硫、磷等陰離子,因此多屬於酸灰性食物。

營養師也說,人體內血液的酸鹼值範圍是在 pH 7.35 至 7.45 間,身體會一直平衡自己的電解質,不會因為吃了什麼食物就造成體內的 pH 值改變,因此攝取酸鹼性食物的說法,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也不會因此造成癌症,屬無稽之談。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在 2016 年的闢謠公告中指出,攝取的食物種類並不會影響人體內血液的酸鹼值。由於正常人體內血液通常呈弱鹼性,腎臟會嚴格地自動調節血液的酸鹼值,所以吃進過酸或過鹼的食物都會經尿液排出,經由此機制維持血液酸鹼平衡。而目前也沒有任何有力證據能證明飲食能改變身體的 pH 值

衛福部也提到,癌細胞附近的微環境確實會變成酸性,因腫瘤產生能量和耗氧的方式有別於一般的健康組織。但若想透過飲食來調整體內酸鹼值,並控制癌細胞是行不通的。因此仍建議應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根莖類、蔬菜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水果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均衡的飲食才是良策。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 罹癌病逝

ETtoday -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淋巴癌病逝 享年61歲

衛福部國民健康 - 血液偏酸身體就容易罹癌,多吃鹼性食物可以『鹼』回一條命?

延伸閱讀:

【假LINE】葡萄屬於強鹼性食品?呂革令博士講酸鹼體質?謠言

【錯誤】活在鹼性、死於酸性?改善酸性體質要多吃鹼性食物?人體酸鹼度不會因攝取的食物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