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問問中國姓社還姓資

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是走回頭路嗎?可以確定他是在修正鄧小平所遺留下來的路線,但會走多遠,現在還很難說。
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是走回頭路嗎?可以確定他是在修正鄧小平所遺留下來的路線,但會走多遠,現在還很難說。

在30幾年前的中國,不管走到哪看到什麼都會問一個問題:「這是姓社還是姓資」?什麼意思呢?這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啊?為什麼中國人從官方到民間都要這樣問呢?因為那個時候中國改革開放剛起步,大家對中央的政策尺度沒把握,文革的陰影還沒全部消散,走得太快走得太前,一旦資本主義帽子飛過來,大家可承受不住。

鄧小平知道如果這問題無法解決,中國的改革開放走不遠。於是,他九一年南巡的時候,就指著經濟發展特區的市場經濟說,這兒姓「社」。意思是說,社會主義還是可以搞市場經濟,還是可以賺錢。有了鄧小平的定義,大夥兒全放心了。民營企業主大賺特賺,房地產也大炒特炒,連玩股票都可以姓「社」了,還有什麼不能做的呢?整個中國就在這種指鹿為馬、指資為社的集體謊言中往前衝了30年。

衝了30年,現在的中國,在什麼意義下還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呢?除了中國共產黨的名稱還沒變,除了中國共產黨還繼續專政之外,中國社會不要說共產主義了,連社會主義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到鏡週刊看完整報導】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法】女性不得夜間工作違憲
【鏡論】夫妻檔高官知多少
【鏡評】蔡英文與蘇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