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論】駐美代表處改名的得與失

把現有名稱「台北」改為「台灣」,就已經是衝到名稱極限,中共對台灣必然會有報復。(翻攝Taiwan in the US臉書)
把現有名稱「台北」改為「台灣」,就已經是衝到名稱極限,中共對台灣必然會有報復。(翻攝Taiwan in the US臉書)

上週末,冒出勁爆新聞,外電報導,美國政府正考慮,將台灣駐美代表處由「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改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為此,我方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以及外交部長吳釗燮,已低調前往美國。

兩個英文名字,望文生義,一看即知,層次不同,差別頗大,後者顯然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彰顯雙方親密關係。尤其,目前台灣在海外幾十個代表處,只有駐索馬利亞與駐立陶宛兩個代表處,有「台灣」兩字。美國是超級大國,能在代表處名稱上冠以「Taiwan」,雖然僅是象徵意義,卻能激勵台灣人心,對民進黨政府有大大加分效果,彌補防疫失分。

當初若干駐台美軍單位,就曾以「Taiwan」為正式稱號。譬如,基隆河畔目前中山計程車服務站那片地段,當年是美軍協防司令部,英文全稱為「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USTDC」。又譬如,陽明山上現今中國文化大學對面那片地段,當年設有美軍電台,英文全稱為「American Forces Network Taiwan, AFNT」。因而,駐美代表處改名,正好與昔年兩國有正式邦交時期名稱,相互輝映。


【到鏡週刊看完整報導】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論】復古浪潮重回冷戰年代
【鏡論】夫妻檔高官知多少
【鏡論】軍隊士氣高才能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