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夢語-十二年國教的願景和怨景

中國時報【李萬吉】 十二年國教是國家的重大政策。馬總統於一百年元旦宣示,一○二年八月前公布各校招生辦法及比率,確定從一○三年開始實施。目前三黨總統候選人都沒有爭議,顯得教育議題有些冷清,甚至頗有被冷落的感覺。 從十二年國教的三大願景、五大理念、六大目標、七大面向,以及廿九個方案,整個政策系統完整而綿密。但究其本質,其實充滿了矛盾和自圓其說,不能不提醒國人,若是觀念不改變,我們的教改仍會成為一片怨聲載道的「怨景」。 其一,菁英主義的社會現象,提升競爭力和減緩升學壓力互為矛盾。 其二,考試導向的思維下,適性揚才和優質學校的發展必然矛盾。 其三,學校均優的假設是否能夠落實,不能只是自圓其說。 其四,學校均庸化的可能性高於均優化,勢必會引起社會譁然。 其五,實施三年後的民國一○六年,升學壓力不減反增,誰來負責? 台灣教育理念的應然,往往不敵教育現象的實然,整個社會都把教育的問題丟給政府、政策和政黨,許多抱怨升學壓力的人,往往是升學主義擁護者,一邊罵,一邊把自家的孩子送去補習班;一邊罵,一邊想盡辦法把孩子送進明星學校。 教育是要成就每一個孩子。成就的定義,不在於升學應試,考試不是教育的全部,觀念不改,政策上仍有菁英學校的思考,不能勇於突破,還以大學區固定比率的學校實施特色招生,六年後不管比率是卅或廿%,大家還是逼著孩子往那裡擠,能不一片怨聲載道? 正確的教育觀念才是核心價值,如果不能建立,再多的二百億都解決不了呢! (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