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吞嚥障礙 長照隱憂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齡長者因神經肌肉的活動能力下滑,咀嚼與吞嚥功能退化的問題吃得越來越少,或不想吃,常伴隨營養不良、肌少症與水分不足等問題,對病患的影響或可能出現身心問題,以及對家人或照護者的影響等。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陳美慧表示,對於吃得少又不愛運動的吞嚥障礙長輩們,更要避免產生可怕的肌少症及免疫下降問題,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盡量由口進食,以幫助長輩取得完整營養素和水分,這樣對體力或生活品質都很有大的幫助。 林口長庚醫院特於昨(廿二)日假研究大樓綜合會議廳,舉辦「第一屆台日吞嚥障礙治療暨營養照護學術研討會」,邀請到四位日本專家學者來台,與相關專業人員及家中有吞嚥障礙者的家屬,分享日本對於高齡吞嚥障礙者臨床上新的評估技術及治療和營養照護,以提升未來國內高齡長者吃的安全及吃的好的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部主任裴育晟表示,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型態已有別於過往的「高齡化社會」,根據主計總處發布國情統計指出,今年六月底我國老年人口達三五二萬人,占總人口比率達十四%,預估二○二六年將達廿%以上之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在亞洲已竄升第三名。 陳美慧語言治療師指出,伴隨吞嚥障礙的高齡長者,經過語言治療師給予適切的口腔動作及吞嚥技巧的訓練,以及適合的食物質地建議之下,長者仍能由口安全的進食。語言治療師會先評估吞嚥困難患者的口腔動作力量,包括牙齒下頷及舌頭,以及口腔功能協調的能力,依據上述評估檢查判斷病患是否可以安全進食。 傳統的臨床評估檢查都是靠治療師的經驗判斷分析,或是需要安排吞嚥攝影、鼻內視鏡等儀器檢查。但是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對於吞嚥障礙者的吞嚥評估及訓練儀器已越來越多,除了能早期客觀性篩檢高齡長者吞嚥困難的危險警訊症狀之外,更能透過儀器的訓練例如舌壓訓練儀器,提前預防吞嚥機制的退化狀況。 裴育晟主任強調,若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喝水或吃東西時經常出現咳嗽現象,或是有嚴重流口水的情形,可能就有吞嚥困難的徵兆,建議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尋求正確的復健治療方式。吞嚥障礙長者多共病,非常需要跨專業團隊合作照護,包括復健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牙科醫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及護理師等,以提供長者全方位的身心健康照護,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