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也聽嘸 高中職本土語言課挨批是鬧劇

教師團體指出,很多高中職學生反應在校學習的本土語言,連閩南語流利的家人長輩都聽不懂。圖為2022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本報資料照片)
教師團體指出,很多高中職學生反應在校學習的本土語言,連閩南語流利的家人長輩都聽不懂。圖為2022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9月起本土語言課程在各高中職如火如荼展開,但教師團體指出,很多學生反應課本上的閩南語字連閩南語流利的家人長輩都看不懂外,就連在校學習的本土語言,長輩也根本聽不懂,本土語言課程已被戲稱為一場鬧劇,建議改為選修,不要增加學生壓力。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昨表示,目前本土語言授課老師多為原校其他科目之教師,很難系統性教導本土語言外,讓學生依自身母語選課,必面臨師資不足、成本過高,但只開設當地常見本土語言,可能又讓其他族群學生無法學習到母語,喪失原先美意。

此外,本土語言教材的內容常讓人難以理解,譬如建築物很高的「高」,在教材上卻是用國字「懸」來表達,平日講閩南語的人看到這個「懸」字,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還有學生反應,在學校學的本土語言回家講給長輩聽,長輩也聽不懂。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目前只有2學分的高一本土語言課程教材並不實用,本土語言課程應注重聽與說,不該變成一堆音標和奇怪的繁體字,以考試和過度注重書寫,降低學生學習意願,應加強生活中的應用,如果生活上用不到,那上完課學了也無實際價值。

林碩杰指出,目前本土語言為必修,許多學生只會應付了事,淪為表面工夫,已有許多師生認為必修改為選修較合宜,也可適時提供更多選修本土語言誘因。

教育部回應,為協助學校順利開授本土語文課程,已補助依學生意願選習增開班別之開課鐘點經費及跨校授課交通費,提供各校開課支持;部分學校因地處偏遠,或因區域語言特性而不易覓得師資,也提供直播共學作為備援機制,以協助學校辦理本土語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