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局勢:塔利班回歸對國際秩序有何影響

拜登在新聞發佈會上
拜登在新聞發佈會上

在拜登政府急於退出阿富汗的同時,各路專家和分析人士也迅速作出了一個判斷。他們大多嚴厲指責美國總統的這一決定,認為這不僅沒有必要,還是對在阿富汗服役過的軍人及阿富汗人的背叛。

而喀布爾(Kabul)機場傳回的令人心碎的照片又只會強化這個判斷。大家在這件事情上投射大量情緒是可以理解的,西方國家在阿富汗投入了大量鮮血、時間以及金錢,阿富汗人民在其中的投入更是要多出許多。

我們很難反駁那些批評拜登政府貿然離開的聲音。阿富汗可能確實已經無藥可救,該國的治理體系可能缺乏代表性還腐敗叢生,但這些問題只能突出一點,即阿富汗並不是在過去兩年間「丟掉的」,而是在過去二十年。

此外,匆忙離去的決定還被認為是對美國信譽的一記沉重打擊,這會影響美國作為伙伴的可信度,以及其在國際事務中的道德地位。這如何可以呼應拜登就職時吹響的「美國回來了」的號角聲呢?

許多人將當前的形勢與越南相提並論。二者都出現了直升機將美國公民從一個淪陷城市運送出去的場景,各大報紙頭版很難無視這種相似性。但除了這種類似的表象,二者之間還有許多重要的不同之處。

南越是在美國軍隊離開約兩年後垮台的,儘管美國看上去也的確期待其阿富汗盟友可以獨自堅持很長一段時間。越南當年令美國自慚形穢,令美國的民意嚴重分裂,還打擊了美軍的士氣。但儘管越南成為了美國在冷戰主戰場以外的一個悲劇,但美國仍然取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北約組織(Nato)的力量沒有被削弱,美國在全球的盟友沒有畏避對美國支持的期待。美國仍然還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超級大國。

阿富汗則全然不同。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內部分歧與越南完全沒有可比性。雖然阿富汗行動在美國國內沒有得到多少支持,但並沒有大型集會反對這一決定。

更為重要的是,進入的國際格局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已大不一樣。美國(甚至是普遍的西方世界)介入了多場競賽,但很少成為徹底的贏家。阿富汗的崩潰可能是所謂「反恐戰爭」中的一場災難。但在更大規模的民主與威權主義的衝突中,華盛頓的失利只能被看作是一場嚴重挫敗。

莫斯科和北京會對這個局勢露出微笑,至少目前是這樣。西方用來傳播民主與法治的自由干預主義(liberal interventionism)模式或許已經在阿富汗經歷了破壞性試驗。目前看不到人們對未來採取類似做法有什麼興趣。

華盛頓那些參與阿富汗行動的盟友們也感到沮喪。他們感到非常失望。甚至連一向愛惜他們同華盛頓所謂「特殊關係」的英國內閣大臣們,也已公開對拜登總統的決定表示批評。

而對於美國的歐洲盟友而言,這突顯出他們對美國的嚴重依賴,以及當白宮決定做一件事情時,他們的意見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拜登在白宮,他的身後是美國國旗
拜登在白宮,他的身後是美國國旗

對西方世界的壞消息就先說到這裏。北京、莫斯科和伊斯蘭堡(Islamabad,巴基斯坦首都)的微笑又可以保持多久呢?巴基斯坦當初出於自身地緣戰略考量,扶助塔利班並為其提供避風港,但如果塔利班的二次統治讓歷史重覆上演,即再次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避風港,那麼巴基斯坦可能會發現,該地區日益動蕩的局勢會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

中國樂於見到美國的失利。的確,如果拜登離開阿富汗的決定是為將美國的國家力量重新聚焦到對抗崛起的中國上,那這個動作絶對給了中國一個在阿富汗和該地區擴大自身影響力的機會。

然而中國必然也有自己的擔憂。中國與阿富汗有一小塊邊境接壤,中國正被指控積極迫害其少數民族穆斯林人口,也必定會擔心反北京的伊斯蘭主義恐怖分子可能會利用阿富汗作為一個基地。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最近幾周在外交上急於討好塔利班。

俄羅斯也必定同樣擔心動蕩與恐怖主義會捲土重來。莫斯科現在的自我感覺或許會比以前好一點,因為同上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的境遇類似,美國如今也在阿富汗部落武裝身上遭遇挫敗。

但俄羅斯的主要利益在於中亞地區的安全,這個區域的許多國家是莫斯科的盟友。今年夏天,為展示其防止阿富汗政府垮台導致的任何溢出風險的決心,俄羅斯在軍事演習中將坦克開到了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邊境的前沿。

因此,短期來看,阿富汗局勢的崩潰必定有利於西方的對手。但他們的態度原本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真正重要的,是這起事件在華盛頓盟友中間造成的影響。他們會從阿富汗事件的經歷中吸取怎樣的教訓?在眼前這場危機之後,各北約國家、以色列、台灣、韓國或日本是否會認為美國作為伙伴的可信度有所下降?如果他們這麼認為,那離開阿富汗的確將被證明是拜登作出的一個致命性的決定。

更多相關新聞
組執政委員會 塔利班:阿富汗不會是民主國家
塔利班手扛火箭筒 搶劫犯嚇傻跪下投降
阿富汗難民爬進起落架被壓爛 美軍驚見數量不明遺體
外媒問是否承認塔利班 大陸:等新政府組成
美副國務卿:甘尼已不是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