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4百多名公民科學家之力 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斑紋鷦鶯。(特生中心提供;黃國維攝)
斑紋鷦鶯。(特生中心提供;黃國維攝)

▲斑紋鷦鶯。(特生中心提供;黃國維攝)

為了掌握臺灣繁殖鳥類的族群趨勢變動情形,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推動「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Taiwan Breeding Bird Survey, BBS Taiwan)」,從二○○九年開始在每年臺灣鳥類的主要繁殖季節的三至六月間,號召全臺各地具有鳥類辨識能力的公民科學家,在各自認養的樣區進行數鳥的任務,逐年監測追蹤臺灣繁殖鳥類、以及部分鳥種族群明顯變動(數量上升或下降)的科學性數據,可為生態環境提出警訊。

老少響應、全民數鳥。如今已邁入第十三年的「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累積超過七十萬筆的鳥類調查資料,已有約四百多名公民科學家在各自認養的樣區調查當地的鳥種組成和數量,範圍遍及臺灣全島和金門、蘭嶼等離島。活動目標是期望透過全民參與,以固定的時節、地點及方法,記錄臺灣繁殖鳥類的現況,並逐年累積長期的監測資料,參與調查的公民科學家不分年齡,從九歲到七十歲以上都有,人人都希望藉由自己的力量展現對臺灣生態環境的關心和熱情。

研究團隊分析追蹤二○○九-二○二○年的資料顯示,保育類鳥種中的臺灣朱雀和烏頭翁的族群顯著下降,而生活在農地和草叢的棕三趾鶉、斑紋鷦鶯、灰頭鷦鶯、褐頭鷦鶯、棕背伯勞和粉紅鸚嘴的族群,亦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是我們需要關注和警覺的現象。然而,並非每一種鳥類的族群趨勢往上走就是一件喜事,好比說,外來種的灰頭椋鳥和白腰鵲鴝族群趨勢持續成長的狀況,對於本土鳥種和生態造成的威脅也是一種警訊。

「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是眾多志工完成的公民科學活動,所得資料經過匯集與檢核後,部分已陸續開放於「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之入口網(TaiBIF)」和「eBird Taiwan賞鳥資料庫」等公開資料庫,不僅可以供各界人士參考運用,也成為全球皆可共享的鳥類資訊。讓大家一起協力蒐集到的資料,發揮更多元的價值。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https://www.tbn.org.tw/;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之入口網(TaiBIF)http://taibif.tw/;eBird Taiwan http://ebird.org/content/tw/;官方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a/birds-tesri.twbbs.org/bbs-taiwan/;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bs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