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邊關係持續升溫!中國擴張野心日益膨脹 《經濟學人》:恐懼讓印度與日本投向彼此懷抱

冷戰時期,印度及日本分屬對立陣營,然而,過去15年,日本及印度改善了外交關係、經濟關係、安全關係,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日印改善雙邊關係的目的是打造民主制衡中國的力量。

過往今昔

印度及日本在冷戰中分屬對立陣營,印度同情蘇聯,日本是美國的盟友。然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過去15年,日本及印度改善了外交關係、經濟關係、安全關係,目的是打造制衡中國的民主力量。2000年代初期,日本啟動日印雙邊關係緩和政策,日本早期對印度潛力的認識讓這個結論更明確。前日本外交官石井正文(Ishii Masafumi)表示:「我們相信印度會成為未來的大國,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是印度面臨的最大挑戰,就像中國對日本而言一樣。」

2007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印度國會發表激動人心的演講,呼籲將印度洋及太平洋視為同一個戰略空間,呼籲日本及印度承認它們的共同利益。起初這些想法對一些人來說很古怪,但現在已獲得西方戰略家廣泛接受,前美國駐印度大使賈斯特 (Kenneth Juster)表示:「沒有日印關係,就沒有印太地區,這種關係對於我們擁有這個概念的原因及該地區的未來至關重要。」

2016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左)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2016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左)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2016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左)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日印關係的進展將在今年的國際外交中引人注目,日本擔任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印度擔任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兩國官員都在談論透過彼此的密切關係來運用這2個集團之間的協同作用。3月20日、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這是岸田2年來第2次訪問新德里。他出訪之前,日本外相林芳正表示:「日本期待與印度攜手合作,帶頭因應全球挑戰。」

研究印度的日本學者堀本武功(Horimoto Takenori)表示,目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岸田文雄將專注於為今年G7及G20峰會的「主要場合」做準備。印度希望利用擔任G20輪值主席國的機會來促進較貧窮國家的經濟利益,並指望日本的支持。日本想利用主辦G7峰會的機會,促進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並將印度視為重要管道,日本前國家安全保障局次長兼原信克(Kanehara Nobukatsu)表示:「沒有印度,我們就無法參與發展中國家的事務。」

日印關係越發緊密

日本是印度加速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投資者。去年,岸田文雄承諾在未來5年內向印度追加投資 5兆日圓(約新台幣1.15兆元)。德里街道上到處都能見到日本的影響,印度官員青睞日本汽車品牌豐田(Toyota)大型廂型車及運動休旅車。目前為止,新德里的路上最常見的汽車品牌是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s),這是日本汽車商鈴木(Suzuki)在1980年代透過與政府的合資企業進入印度市場,占印度汽車銷量超過40%。

日本的影響力還延伸到印度地下,德里地鐵的建造獲得日本的協助,日本公司也協助規劃印度孟買(Mumbai)與古吉拉特邦(Gujarat)第一大城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之間的高速鐵路。日本學者堀本武功表示,日本還幫助長期受到忽視的印度東北部建設基礎設施,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對抗中國在該地區日益成長的參與。

印度、日本、美國、澳洲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成員,印度及日本武裝部隊的聯合演習越來越頻繁,他們在今年初進行首次聯合戰鬥機演習。

2022年5月24日,四方安全對話的成員國領導人:艾班尼斯、拜登、岸田文雄、莫迪(由左至右)。(美聯社)
2022年5月24日,四方安全對話的成員國領導人:艾班尼斯、拜登、岸田文雄、莫迪(由左至右)。(美聯社)

2022年5月24日,四方安全對話的成員國領導人:艾班尼斯、拜登、岸田文雄、莫迪(由左至右)。(美聯社)

日本與印度的緊密關係主要是基於共同的恐懼,而不是共同的價值觀,這兩個國家與擴張野心日益膨脹的中國長期存在領土爭端,兩國都對中國在廣泛地區日益增加的影響力及其對雙方依賴的海上交通線代表的意義持謹慎態度,日本及印度都認為對方對因應中國帶來的安全挑戰至關重要。

更重要的是,日本數十年的投資及援助讓印度人對日本持正面看法。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一項民意調查結果,印度人對日本的正面評價是2比1,比他們對美國以外的任何大國的評價都來得正面。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日本問題專家約翰史通(Christopher Johnstone)表示,美國在印度政治中可能兩極化,但日本不會。

日印合作仍有進步空間

2006年,安倍晉三認為日本與印度之間的貿易可能在10年內超過日本與美國及中國的貿易。然而,儘管年輕、發展中、勞動力豐富的印度與高齡化、技術先進、資本豐富的日本看似互補,但印度與日本的貿易及投資遠遠未及曾經的設想。

2022年,中國占日本進口的24%及出口的22%,印度僅占日本進口的0.8%及出口的1.7%。2014年,安倍晉三的第2個任期內,他與印度總理莫迪矢言要在5年內將在印度的日本公司數量翻倍。然而,到了2019 年,這個數字僅從1156間增至1454 間,而當年在中國有超過1萬3000家日本公司。

此外,安倍晉三也未能說服印度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這是中國參與的大型亞洲貿易協定。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America)美國計畫總監賈尚爾(Dhruva Jaishankar)認為讓人震驚的是,日本公司很少參與印度的關鍵產業,例如港口、機場、能源。

就國防及安全而言,印度與日本的往來比人們所見來得少。過去10年,日本及印度簽署了數項國防裝備轉讓協議,但兩國的國防部門之間幾乎沒有實際合作。日本試圖吸引印度對新型水陸兩用飛機的興趣,但因為印度認為太昂貴而以失敗告終。由於日本不願轉移技術,因此印度購買日本潛艇的計畫失敗了。儘管兩國軍隊一起演習的次數變多,但他們的初步演習更多是為了相互了解,而不是為了軍援對方而認真準備。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兩國不同的軍事優先事項,雖然印度及日本同樣擔心中國的威脅,日本防衛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研究員栗田真広(Kurita Masahiro)表示:「(兩國)擔憂的性質不同。」中國對日本造成的威脅主要是海上挑戰,而印度與中國共有3440公里的邊界,其中大部分存在爭議,印度更關注可能發生的陸戰。

雙邊合作不如預期尤其讓日本感到沮喪,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美國研究中心(United States Studies Centre)印太專家格林(Michael Green)表示,日本「因印度戰略變革的緩慢步伐而有點疲倦,澳洲已經取代印度成為日本夥伴」。去年,日本與澳洲簽署了促進更緊密國防合作的協定,美國也一直在減少對四方安全對話的壓力,而將更多的壓力放在AUKUS上,這是美國、澳洲、英國之間雄心勃勃的新聯盟,旨在建立能在太平洋對抗中國的核潛艇艦隊。

《經濟學人》指出,即使是日本政府的樂觀主義者也認為,與印度接觸是無法確定回報的長期投資。日本前國家安全保障局次長兼原信克打趣:「我們知道印度將成為非常棘手的超級大國,就像一個大的法國。」

印度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說明了這一點,日本與美國及其他西方盟友共同反對俄羅斯的侵略行動,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印度一直保持中立,俄羅斯是印度大部分能源及武器進口的來源。2022年9月,印度與中國一起參加了俄羅斯的「東方2022」(Vostok 2022)海軍演習。

數十年來,印度人一直移民到美國、英國、一些海灣國家,並與這些國家建立深厚關係。然而,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對日本的限制性移民政策感到沮喪,印度國防分析師舒克拉(Ajai Shukla)表示:「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巨大的差距。」2021年,兩國同意允許印度求職者在日本工作,但簽證大多僅限於少數職業,目前是護理及農業。日本缺乏大量印度僑民,這讓日本更難與印度建立深厚關係。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