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2萬美金有找?MIH攜手Gogoro搶進日本還有祕密武器

台製電動車有可能攻進汽車大國日本嗎?

11月8日,MIH 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年度重頭戲MIH Demo Day,透露了哪些關鍵趨勢,執行長鄭顯聰為何對於2023將亮相的三人座A-Segment信心滿滿?

造車也能像堆積木?

台製電動車可望反攻日本?關鍵就在 「堆積木」造車法。

11月8日,MIH 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年度重頭戲MIH Demo Day,執行長鄭顯聰發布 Project X 計畫,證實已突破關鍵,讓造車也能像堆積木一樣,很簡單就能實踐「模組化」與「高度客製化」。

最快,2023年底, Project X 計畫中的這輛三人座小車A-Segment 概念車就能亮相,甚至,還有機會開上日本街頭。

MIH執行長鄭顯聰。取自MIH官網
MIH執行長鄭顯聰。取自MIH官網

無畏挑戰,首役鎖定汽車大王日本

日本街頭見的「輕型車」,有個特別名稱「K-Car」,是日本二戰後的特殊產物。戰後百廢待舉,日本政府為了振興經濟,讓民眾可以較輕鬆擁有汽車,特別制訂輕型自動車法規,不僅免車位證明就能購買,保險與牌照稅等費用也相對較省。

「日本人叫這種小車slippers,因為它像拖鞋一樣很容易在城市裡面遊走。」鄭顯聰透露,這與MIH追求「簡單」極致的精神相符,小車也最容易達到簡單又容易組裝的目的。

只是,要像樂高積木的造車法,設計要很靈活,成本控管更是艱難,「要控制比 Model b還要低,是一個大挑戰。造車經驗逾40年的鄭顯聰強調,「做小的東西反而是最挑戰的,但小東西做好了以後,你要做大就很簡單、很快。」

只是,來自台灣的電動車,如何讓「汽車大國」日本買單?

過去,一輛車從開發、驗證到量產,少則三、五年,甚至耗時十年;如此費工,高昂的開發成本攤提後,售價自然降不下來;即便電動車時代,相關零組件少了三分之一,想要造車,仍是艱難。

但隨著MIH Project X計畫公布, 鄭顯聰透露,模組化車輛設計,如積木般可替 換、即插即用,這不但讓客戶快速打造符合需求的車輛(Build Your Own Vehicle,BYOV);最關鍵的突破是, BYOV 讓供應鏈在車輛開發初期就能參與,有助篩選供應商,還能提升備料與生產的彈性。

因此,MIH從最難的三人座A-Segment 著手。相較於印度、東南亞市場,日本則是另一個刻意選擇的「挑戰」。日本本身是造車大國,MIH想以新平台、新商業模式進軍日本電動車市,有業界人士直言,「非常不容易。」

Project X 計畫中的三人座小車A-Segment 概念車。取自MIH官網
Project X 計畫中的三人座小車A-Segment 概念車。取自MIH官網


平台技術與資源共享、共創、共贏

那麼,MIH為何對於前進日本信心滿滿?除了模組化,更彈性的供應鏈,更精簡的備料,都降低造車成本外,最關鍵的是,技術開發屬於「共創」,費用自然也被參與研發的大家分攤了。少了傳統車廠鉅額開發費用包袱,讓這輛三人座A-Segment更有底氣能搶進日本。

鄭顯聰透露,三人座A-Segment售價可望控制在2萬美金以下,還將使用Gogoro的電池與換電系統,「到時候你們就到Gogoro去拿電池就好了,不然就是叫Uber幫你們送過來。」

高度客製化的電動小車誰是大買家?

一輛新車,要能損益平衡,至少每年要賣出十萬輛以上。但MIH是開發平台,鴻海雖是最有力的夥伴,卻是志在「代工與製造」,而非品牌。隨著A-Segment概念車2023年問世,誰才是大買家?

鄭顯聰沒有正面回答,反而透露,最近傳統汽車大廠受到特斯拉衝擊不小。擁有新創DNA的特斯拉,不管是市場、行銷,或供應鏈管理,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前陣子上海特斯拉說降價降就降價,同業都『懵了』」。

傳統汽車業者與供應鏈根本不敵特斯拉的「說變就變」。鄭顯聰說,過去壓根兒看不上MIH的傳統大廠,最近也積極找MIH合作,「這些大廠,一定要打破過去傳統Tier 1、Tier 2、Tier3的僵固,讓它歸零才有機會。」MIH扮演的正是這個帶領大家突圍過去窠臼的關鍵角色。

隨著電動車「模組化」造車概念正在落地驗證,MIH打造開放平台,資源共享造、共創的造車夢,似乎也不遠。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1700廠家搶商機!鴻海電動車聯盟MIH如何「喬」得公平?
供應鏈教父鄭顯聰掌舵MIH,領軍MIT造車時代
鴻海、LG三星、立訊上演「三國志」,電動車爭霸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