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馬克宏連任 法國將取代德國成為中國與西方關係紐帶

馬克宏上個周日在法國大選中連任總統,成為自席哈克以來首位連選連任的法國總統。他的連任標示著歐洲政治生態的轉變,對於美國、中國、歐盟甚至於兩岸關係都會有深刻的影響。對於正處於多事之秋的全球政治局勢,法國在左/右力量與美/中關係繼續其中間路線,將可以避免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走向破裂或是新冷戰關係,馬克宏也可望取代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成為主導歐中政策的關鍵人物,讓歐中關係做為美中緊張關係的緩衝地帶。

許多評論者認為,馬克宏的勝選與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武有密切關係,這樣的判斷雖然有道理,但並非主要因素。對法國人與歐洲來說,現在需要的政治人物是穩定至上,而不是或左或右的激情。法國的政情分析也指出,全球的局勢下的歐洲需要的不是破壞與衝撞現有體制,而是穩定的力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歐洲更加感受到團結的必要,而目前能整合歐盟的主導者非法、德莫屬,梅克爾退休後,新接任的舒爾茲聲望不足,歐盟的穩定力量自然地期待由馬克宏來承擔。

不只是法國人與歐洲人,美國、中國與台灣也同樣認為馬克宏連任合乎各方的利益。才脫離川普與極右勢力干擾的美國政壇當然不希望勒龐當選,以免法國出現一個「女川普」;中國既不希望對中更強硬的勒龐當選,更希望馬克宏接替梅克爾成為中歐關係的主導者;至於台灣,馬克宏態度友善且做法務實,有利於歐台關係穩定發展。

做為全球化主義者,馬克宏支持歐盟與中國的歐中投資協議,但卻也在人權與新疆、香港議題上採取強硬的立場,他認為在這些問題上,應更加重視歐洲可以對中國發揮的影響力。這種想法在台灣問題與南海問題上也能反映出來,他傳達的訊息在於中國是一個可以交涉的對象而非敵對邪惡勢力,所以去年即便派出軍艦參與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並航經台海,他仍表示「沒多少國家會派核動力攻擊潛艦到南海,沒多少國家會為了展現航行自由派間諜船穿越台灣海峽」。這種姿態很像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會談,雖不見得能發揮什麼實際作用,但溫和且務實的姿態仍受到各方的讚許。

從經濟政策來說,法國與中國的企業界大都認為馬克宏連任對中國與法國乃至歐洲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對企業極為友善,也擅長處理國際關係,不會像加拿大或澳洲那樣發生與中國的政治爭端而影響雙方經貿關係。在中美貿易爭端問題上,雖然真正相信馬克宏能游走於中美之間的人不多,他仍主張歐洲必須打破全球經濟中美兩極化的壟斷結構,強調「法國不是美國或中國的附庸」。

馬克宏是法國20年來第一位獲得連任的總統,也可能是二戰之後唯一能讓法國展現對歐洲領導力的總統,而這樣的情勢將引導法國在美中關係惡化時擔負平衡者的地位。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曾說,「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中國是法國的夥伴;在貿易和經濟等領域,中國是競爭對手;而在政治體制上,中國是敵手。」這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描述美中關係「該競爭的時候競爭,能合作的時候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可說是異曲同工。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IFRI)的研究員朱利安(Marc Julienne)最近撰文分析法國大選對中法關係與台法關係走向時認為,馬克宏是「台北與北京的首選」。他將持續在外交秉持務實主義立場,實現中法關係利益最大化,在對台關係上也不致因北京的壓力而停滯,例如前年新增了在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代表處,去年也投票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所屬機構。

目前中國對馬克宏最期待的是2020年底梅克爾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最後2天完成談判的《中歐投資協議》,雖然梅克爾在任內完成這項長達7年的談判,把它交給繼任輪值主席馬克宏,卻因為2021年歐盟因新疆問題與中國進行相互制裁造成簽署工作被擱置。未來何時能完成這項重要協議的簽署,將有賴馬克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推動。

法國多年來一直在國際關係上傾向於獨立自主的策略,現在既是歐盟輪值主席,又正值俄烏戰爭膠著,首先要解決的仍以最迫切的俄烏戰爭為優先。中國既然不願擔任調停角色,曾於不久前就此與普丁會談的馬克宏成為眾所矚目的調停人選,畢竟當年促成俄烏頓巴斯停火簽署《明斯克協議》時,法國與德國都是促成談判與簽署協議的監督國。如果能再次促成俄烏停火,將是馬克宏任期內最受矚目的政績之一,此後也才有餘裕來推動歐中投資協議的簽署。這兩件事都是對全球政局影響深遠的大事,也將決定馬克宏在全球外交場域的最終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