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超音波 揪微小癌變

56歲的何先生抽菸喝酒數十年了,因左側頸部有腫塊而到醫院就診。經醫師問診發現,病人左側頸部上段有一個約兩公分的無壓痛腫塊,且隨時間變大,同時咽喉處有些許異物感。然而經局部檢查與鼻咽內視鏡檢查,都沒有發現明顯黏膜表面的腫塊,進一步安排頭頸部超音波配合細針抽吸檢查後,才發現頸部的腫塊原來是癌症轉移的淋巴結。醫師即時安排了診斷性的扁桃腺切除手術,在左側扁桃腺內發現一個小於一公分的惡性腫瘤。所幸及早發現,何先生在接受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後,已無殘存癌細胞,目前定期在醫院追蹤中。(見圖)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世璽指出,頭頸部超音波在耳鼻喉科有長足的發展,最常應用的範圍之一就是協助評估頸部腫塊。超音波不具輻射,檢查快速方便,對軟組織的影像解析甚至比電腦斷層要好。超音波影像可以協助醫師更進一步的判斷腫塊的良惡性。以頸部淋巴結為例,體積較大、形狀較圓、邊緣不規則、淋巴結內有局部壞死、淋巴結內的血流分布異常等,都是惡性腫瘤的指標。而當有懷疑時,就可以使用超音波導引的細針穿刺,針對腫瘤抽取部分細胞來做病理檢驗。

陳世璽醫師強調,頸部腫塊的成因相當多元,需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並配合頭頸部超音波,必要時輔以細針穿刺抽吸檢查,才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加精準的診斷,進而給予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