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企業對國家宣戰時

十多年前,曾有一本書名為《當企業購併國家》的書問世,引起各界矚目與討論;但現在是更進一步成為:當企業對國家宣戰時─近日爆發全球社軟體龍頭臉書與澳洲政府的爭端,臉書直接切斷澳洲用戶使用與觀看新聞,就是這麼一個形同宣戰的事件,未來如何落幕收場,將是影響深遠。

簡單的說這場戰爭的起因,就是澳洲政府在去年七月推出一項立法建議,要強制大型網路企業與當地新聞機構分享版稅,這個立法當然引發業者的強烈不滿,威脅抗議不斷,但卻得到執政與在野黨及社會的普遍支持,而且也在國會通過。

臉書的反擊就是:宣布從周四(18日)開始限制在澳洲的用戶分享或觀看新聞,該國用戶無法瀏覽本地和國際新聞機構的臉書專頁,也禁止用戶分享來自澳洲新聞出業者的新聞,而當地媒體的臉書專頁也被清空,一些屬於政府部門的專頁一度被封鎖,但臉書之後已經解除封鎖。

這種反擊手段相當強烈,形同宣戰;因為為許多用戶主要透過臉書接收最新的新冠肺炎疫情資訊,同時臉書封鎖原本公信力較可靠的媒體,澳洲臉書用戶等於無法接收到較真實、也更具權威性新聞,結果只是讓虛假失真的訊息充斥。某個角度而言,臉書是用民眾接收新聞的管道與權利為「人質」,逼迫澳洲政府讓步。

先不談是非對錯,就事實面來看,臉書、谷歌確實已是全球最具寡占性的新聞媒體─雖然他們只願意以平台自居;各國數字有差距,但大致上都是超過半數到3分2以上民眾,主要靠社群媒體取得新聞資訊,其中當然又以臉書與谷歌這2大巨擘為大宗。

而以營收而言,這2家也是全球最大的2家廣告收益企業,特別是在數位廣告上,2家瓜分超過6成的廣告,形同寡占。但其許多內容卻是來自各媒體提供的新聞、資訊,媒體等於成為幫網路巨擘賺錢的打工仔,有些能分到一些「微利」,有些什麼都分不到。

今年2月初,加拿大開始「發難」,該國新聞媒體協會串聯加國多家報媒發起「消失的頭條」運動,在4日的紙本頭版開天窗呈現一片空白,以抗議谷歌與臉書等社群媒體攫取絕大部分的廣告收益。在空白頭版下方寫著一句話:「想像一下這裡沒有新聞是什麼樣子」。

難怪在臉書對澳洲祭出的封鎖戰中,加拿大是第一個跳出來聲援澳洲,表達要跟進讓臉書為新聞付費,而且「就算臉書關閉加拿大的新聞也不退縮」。

臉書強硬的反擊,從企業經營面來看是完全可以理解,因為與其它賣書、賣商品、賣手機、賣電腦等各種硬體的科技大咖不同,臉書與谷歌等網路巨擘就是靠廣告而活的企業,臉書的廣告甚至占其營收的98%,谷歌也高達8成。

而這個差距,或許再加上領導人風格及企業文化的差異,也讓這2家企業最後處理方式不同。谷歌先前也是態度強硬,威脅如澳洲實施此法要退出澳洲市場,但之後軟化立場,宣布已經與新聞集團(News Corp)達成三年的協議,兩家公司將會合作建立一個訂閲平台、分享廣告收益,此外也與其它澳洲媒體機構達成類似的協議。但臉書顯然就是強硬到底、寸土寸金都不讓。

在加拿大出面聲援澳洲後,是否還會有其它國家聲援澳洲、支持要臉書為新聞付費?還是有那個國家(當然就是美國了)會聲援臉書─美國政府在海外是相當變短、保護本國企業,在歐盟要對谷歌等科技大廠課數位稅時,美國政府可是毫不客氣的出面幫自家企業撐腰。

當然,最重要的是事件如何收場;如果臉書讓步,澳洲(還有揚言跟進的加拿大)讓臉書、谷歌與當地新聞機構分享版稅,可能會有骨牌效應,其它國家也跟進,臉者、谷歌寡占廣告營收的情勢雖不會結束,但至少會和緩。如最後是澳洲讓步,除了這個寡占局面將持續更久外,更代表跨國企業已勢力強大到可戰勝一個國家、一個政府,當然,媒體繼續當打工仔的日子也要繼續下去。

十多年前的「當企業購併國家」出版時,作者主要是以全球百大經濟體當中,在公元2000年時有51個是企業,只有49個是國家,來表達企業實力凌駕國家之上的問題。雖然作者明顯把企業的營收與國家的GDP(其計算附加價值的數字)搞混、亂比一氣,但確實也點出跨國企業大型化的影響力增加、及可能引發的問題。

而這次臉書與澳洲政府的對抗,則是跨國大企業更進一步,對政府與國家從單純的「影響」升級到對抗且可高奏凱歌而歸,其影響與代表的涵義將更深遠、更難測。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反制支付版稅!臉書中止澳洲用戶新聞服務 全面封鎖新聞分享與閱讀
相關報導》 數位戰爭》澳洲將立法強迫科技巨頭支付新聞版稅!谷歌揚言中斷搜尋引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