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千億赤字創史上第二高 學者:預算案缺乏遠見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在2022年度錄得3.5%經濟收縮,是多年來最大衰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週三(2月22日)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中,預計來年經濟會「明顯反彈」,增長3.5%至5.5%。

陳茂波在立法會宣讀預算案時指:「隨著經濟活動回復動力,香港與內地和國際的往來迅速復常,整體經濟氣氛有所改善,私人消費將會上升。」他說:「經濟前景好轉也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儘管金融狀況收緊仍是制約因素,考慮到上述因素,我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明顯反彈。」

中國在今年初開關,並於2月初全面與香港通關。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的估算不如港府樂觀,他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預測今年經濟增長介乎3%至4%,很可能落後於2018年的水平。反彈的步伐則視乎中國內地和全球的復甦情況,本港處於被動的位置。

千億財赤史上第二高

三年新冠疫情以來,港府大灑超過6000億港元公帑用於抗疫和經濟補助。在過去一年,香港經歷了封控最嚴厲的第五波疫情,賣地交投、樓市和股市疲弱之下,政府收入比預期大減一成半。

香港2022至23年度錄得1398億港元赤字,較估算多出逾倍,是史上第二高的水平。儘管經濟開始復甦,港府預測來年仍會有540億財赤。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嚴重的赤字發生於新冠疫情初期--2020至21年度,當時創下2325億港元的紀錄。

香港長年以豐厚財政儲備見稱,但在剛過去的年度,庫房儲備只餘8100多億元,創七年新低。預計來年將進一步跌至7620億元,只夠應付12個月公共開支,較三年前銳減一半。

路透社引述分析員指,在全球經濟疲弱和美國高息政策的陰霾下,香港的經濟前景仍存在不確定因素。李兆波稱,港府在研究開徵新稅方面寸步不進,建議當局須加快開源。

續發消費券 調整印花稅

在大多數建制派政黨的呼籲下,港府連續第三年派發消費券,以期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和刺激本地消費。但金額比去年減半,每名成年居民或合資格新移民將獲5000港元,總開支涉及330億港元,當局估算可為GDP帶來0.6%的提振作用。不過,當局同時減少薪俸稅、利得稅和物業差餉的寬減上限,令納稅人可能繳交比往年更多的稅款。

李兆波指出,過去兩年的數據亦顯示,消費券對提振經濟的效用微乎其微。以2022年為例,即使每人獲派1萬港元消費券,零售和飲食業還是大幅收縮。目前港人因為開關而旅遊意慾大增,李兆波認為,再發消費券只是鼓勵市民把錢花在外遊上,對本地經濟圈的幫助有限。他也擔心這些大額開支會變相削減了對醫療等公共服務的資源投放。

香港冠絕全球的樓價在去年大跌15%,市場關注當局會否改變稅務政策。陳茂波表明,現時為了抑壓需求的「樓市辣招」不變,但會調整首次置業人士的印花稅稅階,期望減輕購買中小型物業的一般家庭的負擔。預算案公佈後,恆生指數全日收市微跌0.2%,個別地產股造好。

「開心香港」重振士氣?

香港自2019年反修例示威、到疫情爆發以及實施國安法,三年多以來經歷最大規模的政局和經濟不穩,十萬計的港人移民海外。港府稱為了讓社會「增添開懷笑臉」,將推出以市民為對象的「開心香港」(Happy Hong Kong)活動,在全港舉辦大型美食市集、海陸嘉年華等。

陳茂波解釋:「過去三年,大家都過了不容易的生活,難免會有鬱悶的時候。隨著疫情過去,大家自由出行,大型盛事相繼復辦,我見到好多市民都開懷起來。」他稱:「一張張笑臉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重新結連、珍惜彼此。這個情景觸動了我,因而催生了『開心香港』活動。」

「搶人才」也繼續是政策主軸之一,港府初步構思讓在港投資過千萬的人士來港發展,該筆投資不包括物業,並可能容許中國內地居民參加。當局並有意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外地註冊的公司、特別是以亞太區為業務重心的企業遷來港。

總括而言,李兆波認為港府的疫後首份預算案缺乏遠見。他向德國之聲表示:「儘管它有不少短期的創科、綠色政策,可是卻沒有增加政府收入的長遠策略,以應對人口老化和未來的公共衛生危機,這些都是過去20多年未做到而應該做的事。」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認為財政預算案沒甚新意、不過不失、驚喜欠奉,雖然歡迎繼續派發消費劵,但金額只是杯水車薪。該黨是香港少數現存的民主派政黨,羅健熙說:「要讓香港市民開心,除了要增加消費券金額,其次是要讓香港人感到生活自由,不論是財務上的自由還是其他表達自由。」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Phoebe Phoebe(發自香港)